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泽华

作品数:4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脂肪
  • 4篇脂肪性
  • 4篇酒精
  • 4篇酒精性
  • 4篇非酒精性
  • 4篇非酒精性脂肪
  • 4篇非酒精性脂肪...
  • 4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茵栀黄
  • 2篇茵栀黄口服液
  • 2篇脂肪性肝病
  • 2篇脂肪性肝炎
  • 2篇酒精性脂肪性...
  • 2篇酒精性脂肪性...
  • 2篇口服液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肝病
  • 2篇肝炎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范建高
  • 4篇赵泽华
  • 3篇刘晓琳
  • 2篇潘勤
  • 2篇周达
  • 2篇杨蕊旭

传媒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的作用通路及分子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和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给予高脂饮食和茵栀黄口服液灌胃,持续16周。肝脏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油红O和Masson染色进行病理学评估,血清测定转氨酶和血脂血糖,肝脏匀浆后测定肝内甘油三酯水平。每组随机选4只大鼠,提取肝脏RNA进行RNA和小RNA测序,提取蛋白进行蛋白质谱检测,差异基因和蛋白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成功,均发展为NASH,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体重、肝指数和脂肪指数显著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 T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和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水平显著下降且肝脏脂肪变、气球样变和小叶炎症水平出现缓解。模型组比对照组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比模型组显著下降的交集基因有56个、miRNA有51个、蛋白35个,KEGG通路分析发现富集于Toll样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 NF-κB)、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s, TNF)、脂肪酸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等;模型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比模型组显著升高的交集基因有7个、miRNA有36个、蛋白35个,它们主要富集于氧化磷酸化、PPAR、丙酮酸代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等相关通路。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以通过抑制脂质合成与促进脂质氧化代谢、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以及抑制炎症相关蛋白和多种趋化因子来缓解NASH。
刘晓琳信丰智杨蕊旭赵泽华周达潘勤范建高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茵栀黄口服液系统生物学
2016年美国肝病年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深度报道被引量:20
2017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疾病谱有单纯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肥胖和糖尿病全球化的流行,NAFLD患病率迅速增长。
赵泽华范建高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
重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然史的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多系统性疾病,与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互为因果。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相关死亡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共同的不良结局,肝病病死率显著增加主要见于NASH患者。NASH与肝细胞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NASH相关肝细胞癌一半左右发生于没有肝硬化的患者。当前亟需加强我国NAFLD患者自然史的队列研究,从而为制定卫生策略和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现主要从临床流行病学角度阐述NAFLD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重要关联,以提醒大家对NAFLD自然史的重视。
赵泽华刘晓琳范建高
关键词:脂肪肝肝硬化肝细胞心血管
茵栀黄口服液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脂肪变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脂肪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MCD组和茵栀黄灌胃组。给予对照组普通饮食,给予另两组动物MCD饮食,于第4周末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茵栀黄口服液灌胃,第8 w末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取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结果对照组和MCD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为【(487.2±6.5)g和(155.8±3.1)g,P<0.05】,肝指数分别为【(2.92±0.06)%和(5.09±0.19)%,P<0.05】;MCD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肝脏脂肪变、小叶炎症和气球样变,同时伴有轻度纤维化,茵栀黄处理组大鼠肝指数为(4.47±0.18)%,显著低于MCD组(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肝组织NAFLD活动度积分(NAS)分别为【(5.9±0.2)分和(7.2±0.1)分,P<0.05】,肝纤维化积分为【(0.3±0.2)分和(0.8±0.2)分,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8.4±6.4)U/L和(111.9±5.5)U/L,P<0.05】,AST分别为【(110.5±7.9)U/L和(170.5±10.8)U/L,P<0.05】,但是茵栀黄口服液灌胃对MCD大鼠血脂和血糖无显著影响。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以改善MCD诱导的NASH大鼠肝脏脂肪变、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炎症和纤维化,降低NASH大鼠血清转氨酶水平,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处理NAFLD提供了实验依据。
刘晓琳信丰智杨蕊旭赵泽华周达潘勤范建高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茵栀黄口服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