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博文
-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一种重载自平衡三自由度并联机构
- 一种重载自平衡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其包括动平台、定平台、承重平台、三条结构完全相同的驱动分支和三条结构完全相同的承重分支。动平台、定平台和连接这两个平台的驱动分支构成外层并联驱动机构;承重平台、定平台和连接这两个平台的承重...
- 赵延治梁博文曹亚超董才敏
- 文献传递
- 一类恒定雅可比矩阵移动并联机构的判定与综合被引量:4
- 2017年
- 为得到雅可比矩阵恒定的移动并联机构,基于螺旋理论利用机构的主运动螺旋和传递力螺旋求解机构的雅可比矩阵,给出了移动并联机构在不同位置下雅可比矩阵保持恒定的判定条件。在此基础上,基于约束螺旋理论对具有该特性的分别包含三自由度、四自由度和五自由度分支的这类三自由度移动并联机构进行构型综合,构造并得到了多种雅可比矩阵恒定的移动并联机构。分析3-PPRU和3-CPU两种并联移动机构,由得到的机构在工作空间内不同位置下的输出速度、力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在给定确定的输入情况下,机构的同一输出参数曲线在不同位置时相互重合,从而验证了该类型移动并联机构雅可比矩阵始终保持恒定。
- 赵延治曹亚超梁博文赵铁石
- 关键词:移动并联机构雅可比矩阵构型综合
- 一种移动并联机构
- 一种移动并联机构,在定平台上设有三组支撑杆,每组支撑杆均包括一根支撑杆A和一根支撑杆B,支撑杆A的长度大于支撑杆B的长度,在每组支撑杆A和支撑杆B之间,分别固定连接一根导轨,三根导轨与定平台之间有夹角,且三根导轨在定平面...
- 赵延治梁博文曹亚超李帅韩瑞
- 文献传递
- 一种可变形并联三维动态力传感器
- 一种可变形并联三维动态力传感器,主要包括固定基座、测力板和三条结构相同的测力分支。在固定基座上,三个等高的边支撑柱呈正三角分布,另一个中心支撑柱设在正三角中心,每个边支撑柱和中心支撑柱之间各设一根与固定基座呈相同夹角的导...
- 赵延治梁博文韩瑞李帅
- 全域恒平衡并联机构构型设计与平衡特性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提出一类全域恒平衡并联机构构型,该机构由内外双层并联机构组成,其中内层平衡机构具有雅可比矩阵恒定的特性,在工作空间任意位姿下无须实时控制输入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提供恒定的平衡力。利用虚设机构法和影响系数法建立这类机构的动力学模型,以3-PUU/3-PRRR机构为例,分析验证了3-PRRR平衡机构相比与配重法所具有的优势。3-PUU/3-PRRR并联机构能够在整个工作空间,即全域内的任意位姿下实现恒定的平衡特性,论证了提出的这类全域恒平衡并联机构具有优良的平衡特性。
- 赵延治梁博文边辉杨伟杨伟
- 关键词:动力学
- 恒定雅可比3-PRRR移动并联机构及其传递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提出了一种具有雅可比矩阵恒定特性的3-PRRR三维移动并联机构,当选取移动副作为主动输入时,该机构具有雅可比矩阵恒定的特性。基于螺旋理论分析了3-PRRR并联机构自由度,利用矢量法建立位置正/反解模型,进而得到了该机构的工作空间。基于传递力螺旋和主运动螺旋求解了该机构的雅可比矩阵,从得到的机构速度/力变化曲线可知,在确定的输入下,机构输出参数曲线在不同位姿下相重合,从而验证了该机构雅可比矩阵恒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机构的传递性能,得到了分支传递功率与β(移动副和转动副轴线夹角)的关系曲线,可知输入功率不变时,机构的传递功率随着β的增大而减小。分别选取β为0°和30°时绘制该机构输出速度和力曲线,得到该机构在β为0°时传递性能最佳。
- 赵延治梁博文曹亚超赵铁石
- 关键词:并联机构雅可比矩阵
- 全域恒平衡并联机构构型设计及其性能分析
- 通过重力平衡能有效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和运动精度,同时使并联机构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更优良的动力学性能。本课题在雅克比矩阵恒定的移动并联机构的研究的基础上,构型设计出一类全域恒平衡并联机构构型,并对机构的平衡性能进行仿真验...
- 梁博文
- 关键词:并联机构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一种重载自平衡三自由度并联机构
- 一种重载自平衡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其包括动平台、定平台、承重平台、三条结构完全相同的驱动分支和三条结构完全相同的承重分支。动平台、定平台和连接这两个平台的驱动分支构成外层并联驱动机构;承重平台、定平台和连接这两个平台的承重...
- 赵延治梁博文曹亚超董才敏
- 全域恒平衡重载六自由度并联机构
- 一种全域恒平衡重载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其包括运动平台、固定平台、承重平台、六条结构完全相同的驱动分支和三条结构完全相同的承重分支。六条驱动分支连接运动平台和固定平台,构成并联驱动机构,三条承重分支连接承重平台和固定平台,构...
- 赵延治杨伟梁博文
- 文献传递
- 智能钻井装备与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3年
- 针对海陆两相复杂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工程遇到的一些非均质性、不确定性难题,迫切需要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高端信息科学技术,为智能钻井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阐述了智能钻井系统及其基本组成,主要包含现场地面智能控制平台、数据测量通信控制网络系统、井下智能导向钻井系统以及远程实时智能控制中心系统。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智能化钻井装备的发展现状,包括智能钻机、智能钻杆、智能钻头、智能钻探分析平台,提出了智能导向钻进技术、智能取心技术、智能钻井液技术、微小井眼钻井技术、无人化钻探的智能化发展潜力。在新一轮的能源革命与工业变革的背景下,钻井技术装备与新兴信息技术的加速融合,将促进钻井技术装备向更加智能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实现钻井作业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钻井装备与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钻探效率和安全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全面推进智能钻井技术装备及配套软件创新与迭代优化,加快高端智能化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其对勘探开发的支撑保障能力。本文的系统论述,以期能给中国智能化地质钻探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 张鑫鑫张鑫鑫张晓龙梁博文金新
- 关键词:智能钻井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