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婷婷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学位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 2篇湿法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乳头状...
  • 2篇氟化铝
  • 2篇MICROR...
  • 1篇傣族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氧化硅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余铝
  • 1篇运价
  • 1篇运价波动
  • 1篇增殖

机构

  • 8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云南省第一人...

作者

  • 8篇李婷婷
  • 3篇贺军栋
  • 2篇郑永钦
  • 1篇严新民
  • 1篇高建梅
  • 1篇夏举佩
  • 1篇张亚龙
  • 1篇秦青青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肺癌相关基因在云南省宣威地区不同年龄人群间的DNA甲基化研究
背景及目的: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许多国家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首要病因,近几十年更是呈现上升状态。肺癌具有高发病率与死亡率,但是其治愈率极低,因此对肺癌进行早期诊断与筛查十分关键,但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近期...
李婷婷
关键词:肺癌年龄DNA甲基化环境污染
文献传递
云南省鲜切花航空运价波动的假日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拥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在政府支持下,花卉产业快速发展,其中鲜切花产量连续二十三年全国第一,占国内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鲜切花生产营销中心。尽管云南省鲜切花产业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产业自身还...
李婷婷
关键词:航空运价假日效应
文献传递
一种含氟硅渣加硫湿法纯化提取白炭黑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氟硅渣加硫湿法纯化提取白炭黑的方法,属于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材料技术领域。采用氟硅酸和氢氧化铝生产氟化铝的固体废弃物‑硅渣为原料,经过干燥脱水预处理后,用硫酸湿法去除硅渣中的残余铝和氟化物,制得Si...
李婷婷夏举佩
文献传递
氟化铝残渣纯化制备水合二氧化硅工艺研究
氟化铝是生产电解铝过程中的主要助溶剂和调整剂,而我国作为全球第一的电解铝生产国,电解铝行业的发展必然带动氟化铝需求量的增长。目前,制备氟化铝的方法多以萤石为原料,而萤石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萤石的开采受...
李婷婷
关键词:响应曲面法湿法水合二氧化硅
micro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miRNA通过结合mRNA 3'非编码区(3'-UTR)调节基因的表达,抑制蛋白质的翻译。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mi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秦青青李婷婷郑永钦贺军栋
关键词:MIRNA甲状腺乳头状癌信号通路
Rab23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初步探索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ab23与miR-221、222基因的表达,及Rab23在肿瘤中的相关功能。方法:(1)共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组织样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38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组织...
李婷婷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MICRORNA增殖
Rab23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变化过程。目前,其分子机制仍未研究透彻。Rab23属于小GTP酶,是Ras致癌基因家族的一名成员,位于染色体6p12.1,最早是由Olkkonen等[2]1994年从小鼠脑部分离得到。Rab23能够调节真核细胞的囊泡运输以及蛋白转运,其基因突变引起的功能缺失会导致一些先天性疾病的发生,
李婷婷郑永钦王宗丽贺军栋
关键词:肿瘤RAC1微小RNA
云南省傣族、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IL-6-572C/G和IFNAR1-168G/C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和汉族人群IL-6-572C/G和I型干扰素受体1(interferon alpha receptor 1,IFNAR1)-168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疾病转归的关联性。方法:采集西双版纳州傣族、汉族人群血液样本共600份,其中每个民族包括健康对照组100名、HBV感染患者200名(含100名自限性恢复患者和100名慢性乙肝患者),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对IL-6-572C/G和IFNAR1-168G/C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傣族人群中,-572C/G位点基因型多态性与HBV感染后转归的关联性并无统计学显著性。C、G等位基因型在HBV感染组、正常对照组之间和慢性乙肝组、自限恢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但是在G显性模式(GG+CG/CC)下,GG+CG基因型为HBV感染者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汉族人群中,-572C/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各组比较中无统计学显著性,并且在G显性模式和G隐性模式比较中也无统计学显著性。在上述4种比较中,IFNAR1-168G/C位点在汉族和傣族样本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IL-6-572C/G位点GG+CG基因型可能是傣族人群中HBV感染者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保护因素,而IFNAR1-168G/C多态性与HBV感染后转归在傣、汉两族中并无显著性关联。
李婷婷张亚龙高建梅贺军栋严新民
关键词:IL-6乙型肝炎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