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二军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输尿管
  • 2篇尿管
  • 2篇结石
  • 1篇原菌分布
  • 1篇治疗输尿管上...
  • 1篇人免疫缺陷病...
  • 1篇人免疫缺陷病...
  • 1篇软镜
  • 1篇上段结石
  • 1篇肾结石
  • 1篇输尿管切开
  • 1篇输尿管切开取...
  • 1篇输尿管切开取...
  • 1篇输尿管软镜
  • 1篇输尿管上段
  • 1篇输尿管上段结...
  • 1篇术后
  • 1篇碎石
  • 1篇碎石术
  • 1篇尿道

机构

  • 3篇郑州市第六人...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3篇张二军
  • 1篇程传宇
  • 1篇武玉东
  • 1篇刘秉乾
  • 1篇何恒

传媒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抗感染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在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肾结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 评价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肾结石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7例HIV感染肾结石患者使用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18例.年龄22~56岁,平均39岁.47例中9例为双侧肾结石.单发肾盂结石26例,肾下盏结石12例,多发、铸型、鹿角状等复杂结石9例.47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为HIV感染.术中留置F14输尿管软镜导引鞘,导入输尿管软镜进行钬激光碎石,术后1个月统计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残石则采取二期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结果 手术均成功置入导引鞘且发现结石.手术时间42 ~ 141min,平均63min.术后住院时间2~ 16d,中位数4.5d.本组47例中41例一期完全粉碎并排出结石,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7.2% (41/47).6例术后1个月二期联合ESWL,5例成功清除残石,总结石清除率97.9%(46/47),1例联合ESWL碎石失败,再次三期行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成功清除结石.碎石术后发热4例,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所有病例围手术期无输血,无全身感染及输尿管穿孔、撕脱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8.5% (4/47).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560个/μl,平均402个/μl,术后第1天复查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80 ~550个/μl,平均390个/μl;术后第3天复查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00~ 560个/μl,平均410个/μl.术后第1天及第3天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HIV感染肾结石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为医护人员在治疗HIV感染患者肾结石的过程中降低了职业暴露风险.
程传宇何恒张二军武玉东刘秉乾
关键词:肾结石钬激光输尿管软镜人免疫缺陷病毒
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行TURP的16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统计其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史等一般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采集所有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标本行病原菌培养试验,探究其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结果:167例行TURP患者术后共有60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为35.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前有无导尿、手术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术前导尿、手术时间≥1 h、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 d为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60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共分离出7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9.15%(42/71),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28.17%)、铜绿假单胞菌(占16.90%)、鲍曼不动杆菌(占11.27%),革兰阳性菌占38.03%(27/71),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占19.7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45%),真菌占2.82%(2/71)。结论:TURP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而年龄≥60岁、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术前导尿、手术时间≥1 h等为其尿路感染形成的主要因素,且感染的病原菌具有多样性,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张二军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HIV感染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HIV感染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开放式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时间及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95.12%)高于对照组(75.61%),并发症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HIV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HIV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HIV感染患者可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开放式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效果,且不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
张二军
关键词: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开腹输尿管上段结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