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佩强 作品数:12 被引量:40 H指数:4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左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索包括抗凝、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机械性血栓清除、髂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左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3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1例左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传统治疗方案组(抗凝或抗凝联合CDT组)、综合治疗方案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组患者的短期静脉通畅率评分、远期左股静脉近端瓣膜功能之间的差异,采用生存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组患者远期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综合治疗方案组患者短期静脉通畅率评分高于传统治疗方案组(t=9.872,P<0.001)。综合治疗方案组PTS发生率低于传统治疗方案组(χ2=7.146,P=0.008)。综合治疗方案组左股静脉瓣膜功能优于传统治疗组(χ2=23.834,P<0.001)。结论抗凝基础上的包括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机械性血栓清除、髂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CDT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减少左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远期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张杰 刘大方 赵辉 闫昌葆 耿佩强 王艳阳 赵亮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成形术 机械溶栓 左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索左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治疗方案,并评价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我科收治32例左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Ⅰ到Ⅴ级。术后随访1,6,12个月和24个月行CTV。评估静脉血流通畅情况,支架断裂受压及通畅情况。根据Villalta评分标准评估血栓后综合征及分级。在综合治疗方案中,选择电话、门诊或住院进行血管超声及血管造影或者下肢CTV的方法进行随访,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率,肢体肿胀情况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24个月,髂静脉支架通畅率为100%,其中3例为支架内附壁血栓,支架内血流仍通畅,术后下肢遗留轻度肿胀,均能耐受。术后左下肢肿胀症状均快速减轻或消失,造影显示左股静脉至髂静脉血栓基本完全消除,下肢血管CTV检查示:髂静脉支架均通畅,随访3~24个月临床疗效满意。3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静脉血流,治疗效果评价:Ⅰ级28例,Ⅱ级4例,无Ⅲ~Ⅴ级。所有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症状均缓解,无围手术期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及死亡。平均随访8个月(1~24个月),下肢静脉均血流通畅,无复发,3例患者于6个月后出现轻度血栓后综合征。结论: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明显增加减溶效果,缩短溶栓药物用量和使用时间,减少出血并发症,同时显著减少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 张杰 赵亮 王艳阳 刘大方 赵辉 耿佩强 闫昌葆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血管外科临床教学难点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相对于血管外科学的快速发展,血管外科临床教学总体滞后。本文总结分析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回顾血管外科教学中的多种教学模式改革并总结其优缺点,进一步提出适合血管外科教学发展的策略方向。 赵辉 赵亮 张杰 闫昌葆 耿佩强 王艳阳 顾纵横 刘大方 耿一鹤关键词:血管外科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可塑形射频导管在迂曲大隐静脉射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可塑形射频导管在迂曲大隐静脉射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21年1~12月我科对11例大隐静脉主干迂曲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利用Fcare可塑形射频导管通过迂曲大隐静脉主干进行热消融治疗,功率输出25 W,工作频率4 MHz。观察即刻技术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9例顺利完成手术,2例通过主干根部高位结扎的补救方法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大腿穿刺点周围疼痛,1例皮下淤血,并发症发生率18.2%(2/11),症状均于1周内缓解,未出现水肿、静脉血栓、感染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6个月CEAP分级均为C0级1例,C1级8例,C2级2例,与术前(C3级1例,C3级6例,C5级4例)比较有明显改善(Z=-3.127,P=0.002)。术后1、6个月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分别为(3.9±0.5)、(1.1±0.5)分,显著低于术前(6.9±1.0)分(均P=0.000)。结论可塑形射频导管应用于迂曲大隐静脉的射频治疗可行,安全有效。 闫昌葆 刘大方 张杰 耿佩强 赵亮孤立性自发性内脏动脉夹层1例 2020年 内脏动脉夹层按照病因可以分为主动脉夹层累及内脏动脉分支和自发性内脏动脉夹层[1]。主要包括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其中主动脉夹层导致者较常见[2],然而与主动脉夹层无关的,内脏动脉的孤立性自发夹层(spontaneous dissection of the splanchnic arteries,SDSA)较罕见的[1/3]。其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夹层是最常见的[1]。 闫昌葆 张杰 耿佩强 赵辉 王艳阳 刘大方 顾纵横 赵亮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 个体化一站式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内外科合作及外科主导的个体化一站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经非个体化一站式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N1组)98例、2016年1月到2017年3月确诊糖尿病足患者,未在内分泌中心个体化一站式治疗患者(N2组)70例,及接受个体化一站式治疗者(Y组)109例。收集各组的性别、年龄、糖化血红蛋白、Wagner分级等一般资料,随访各组3、6个月的诊治效果、治疗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相关资料,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相应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性分析。结果(1)入组时,Wagner 4级患者所占比例:Y组高于N1组和N2组[49(45.0%)、17(17.3%)比22(31.4%)],踝肱指数〈0.6的患者比例亦相似[26(23.9%)比8(8.2%)比6(8.6%),χ^2=6.780-18.109,均P〈0.05]。(2)治疗后Y组3、6个月的糖足溃疡愈合率[例(%)]高于N1组、N2组[3个月:54(49.5%)比26(26.5%)比20(34.6%);6个月:97(89.0%)比41(41.8%)、32(45.7%),χ^2=4.254-6.121,均P〈0.05],而踝以上截肢率[8(7.3%)比19(19.4%)、13(18.6%),χ^2=5.802、5.193,均P〈0.05]、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6.9±4.8)比(21.7±11.3)、(19.1±4.9)d,t=3.324、-2.911,均P〈0.05] Y组均低于N1组和N2组。但Y组住院总费用高于N1组和N2组[(21 307.7±6 204.6)比(13 575.8±3 981.2)、(19 323.0±4 356.1)元,t=2.852、2.343,均P〈0.05]。结论个体化一站式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疗效好,住院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张杰 赵亮 赵冬 王艳阳 赵辉 耿佩强 闫昌葆 刘大方关键词:糖尿病足 个体化医学 透视直视下行上肢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术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透视直视技术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穿刺置管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12至2014-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术128例,其中21例患者导管移位,行透视直视下PICC穿刺置管术。结果透视直视引导下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平均置管完成时间(10.0±3.4)min。结论透视直视引导下PICC置管术成功率高,置管完成时间短;但对于术者和患者,需接受一定辐射量,所以目前不是一个常规的方案。对于那些多次调管困难复杂的患者,可以行透视直视下调整PICC导管。 张杰 赵亮 张淑华 韩洋 张磊 耿佩强关键词:PICC 一种一次性静脉剥脱止血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一次性静脉剥脱止血装置,一种一次性静脉剥脱止血装置,包括止血条、剥脱导丝和手柄,所述止血条固定于所述剥脱导丝末端,所述剥脱导丝前端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止血条形状与... 闫昌葆 赵亮 张杰 刘大方 耿佩强静脉血管成像评估左髂静脉压迫对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比较静脉血管成像(CTV)评估患者左髂静脉的压迫程度和患者左下肢浅静脉曲张以及其慢性左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探索CTV评估左髂静脉压迫对左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左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左下肢浅静脉曲张以及髂静脉压迫程度和左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程度临床分级。比较不同左髂静脉压迫程度患者的左下肢浅静脉曲张,差异和左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中不同左髂静脉压迫程度者之间的慢性左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程度差异。结果:共纳入101例患者,不同左髂静脉压迫程度患者左下肢浅静脉曲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6,P=0.893)。其中左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84例,左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中不同左髂静脉压迫程度者之间的慢性左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17,P=0.214)。结论:对于左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应避免过度的CTV筛查评估左髂静脉压迫。对于左下肢浅静脉曲张合并严重的肢体肿胀、反复发作的溃疡及复发性左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建议有条件的医院行CTV检查。考虑样本量等问题,如何准确筛查识别有干预价值的左髂静脉压迫仍需进一步探索。 刘大方 张杰 赵辉 闫昌葆 耿佩强 王艳阳 顾纵横 赵亮关键词:静脉曲张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评价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89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n=44)和改良手术组(n=45)。两组患者均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传统手术组分别结扎大隐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阴部外侧浅静脉、旋髂浅静脉及腹壁浅静脉5个属支,改良手术组只结扎股外侧浅静脉和股内侧浅静脉。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以及股隐静脉处反流情况。并针对不同性别和临床、病因、解剖学、病理生理(CEAP)分级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改良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VCSS评分均小于本组术前(P<0.05);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VC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改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的反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中男性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改良手术组,CEAP分级为C2/C3级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改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效果良好且安全。 闫昌葆 刘大方 张杰 赵辉 耿佩强 王艳阳 顾纵横 赵亮关键词: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 改良手术 高位结扎剥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