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峰
- 作品数:14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宁夏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表征与融通——对《跨文化的艺术史:图像及其重影》书写范式的考察
- 2023年
- 21世纪以来,艺术史的书写在中外都出现了井喷现象,大量艺术史专著的出版,让读者一时之间产生了选择的纠结与困扰。客观来讲,这些著作中不乏经典之作,但大都是沿用常规性的写作范式,难有新意可言,甚至有东拼西凑之嫌。2016年1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李军教授的《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正式出版,作者在欧洲从事研究和工作期间实地考察收集到的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跨媒介的文化视野.
- 贾峰
-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跨媒介写作范式艺术史
- 中国画现代转型中的审美视域论
- 2024年
- 20世纪以来,现代社会语境中的中国画艺术应该具有怎样的审美视域问题,总会周期性地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美术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造旧国画”,从改革开放后的“形式美讨论”到“实验水墨”探索,再到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画“民族性”身份谱系的再确认、“当代性”审美意识的再转换、“世界性”语言特征的再建构。在百余年的审美视域探索与转变中,中国画实现了从“边缘”到“中心”的历史转折,逐步形成了兼具民族性、当代性与世界性的审美视域,产生了一大批能够阐释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精神的艺术精品。
- 贾峰
- 关键词:中国画审美视域文化自觉
- 《山海情》:一部乡村振兴的奋斗史诗
- 2022年
- 21世纪以来,中国主题性电视剧创作逐步突破了原有的创作范式与叙事语境,尤其是在创作观念上不断强化对审美受众的审美体验关注,以塑造更加细腻的人物形象来回应受众群体的审美诉求,破解了主旋律影视作品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壁垒。文章以热播剧《山海情》为例,从三个方面对该剧落地的艺术表达进行了分析。一是从平民化观看视角,分析了该剧对国家集体叙事与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二是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探讨了该剧对时代主题表达的新视野与新境界;三是从该剧荧屏呈现的视觉审美,剖析了黄土地所蕴藏的生生不息的地缘美学密码。
- 贾峰
- 关键词:叙事语境
- 曾杏绯艺术创作论
- 2021年
- 曾杏绯是一位生于清代末年、成名于民国、成就于新中国的绘画艺术大家。她在继承"常州画派"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又在西北地域文化的滋养下,经过八十余年的艺术创作历程,通过个人生活实践、审美实践、创作实践,逐步形成了带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个人审美追求的艺术创作主张。文章从继承与创新的辩证视角,解读了曾杏绯绘画艺术蕴含的传统基因密码与时代精神面貌;从写生与创新的逻辑关系,探讨了曾杏绯坚持"以自然为中心"的绘画写生观;从文化审美观念的角度,提炼出曾杏绯"中和""天真""诗意""风骨"的艺术追求与审美理想。
- 贾峰
- 关键词:艺术创作观
- 中国画现代转型的精神维度
- 2021年
- 在当前世界文化发展多元化与趋同化并存的趋势下,回顾与反思近代以来中国画的现代转型问题无疑是有必要的。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画在新时代中如何呈现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本体精神,也关系到在新时代其主体地位与价值体系的构建。在现代转型过程中,中国画的艺术精神游走于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不断归纳与诠释着文化精神的价值依存。
- 贾峰
- 关键词:精神维度中国画本体精神趋同化
- 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三个转变
- 2022年
- 21世纪以来,主题性美术创作取得了繁荣发展,诞生了一大批艺术精品,创作模式与思维范式发生了极大转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叙事特征由宏大叙事向个体叙事转变,二是表现语言由写实主义向写意精神转变,三是价值导向由审美价值向多元价值转变。在呈现这“三个转变”基本特征的同时,也表现出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缺乏作者的微观考察与细节感受、主体价值尚未充分释放,创作表现语言单一乏力、中国绘画艺术感染力弱化;理论体系相对滞后,缺乏前瞻性的理论架构与有效引导等问题。
- 贾峰白秋凤
- 关键词:主题性创作叙事特征表现语言
- “长安画派”的艺术演进研究
- 2016年
- "长安画派"是中国20世纪产生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美术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者,它对西北地域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开拓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次创举。文章以整个20世纪的社会发展和文化思潮为背景,论述了"长安画派"的孕育、形成、发展、对传统艺术精神的本性回归、后世的社会影响等。
- 贾峰
- 关键词:长安画派艺术精神艺术风格
- 开卷思人:重读《美的历程》
- 2024年
- 李泽厚先生一生著述颇丰,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先后出版他的著作60余种,加之海外译介版本,计有百部之多,诚可谓著作等身。在这些著作中,涉及哲学、思想史、文化、美学、伦理学和文学创作等领域,因此他被学界称为当代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然而在大众心中他似乎只是一位著名美学家,这一片面而又具有普遍性认知的学术身份,并非没有原因,这就是他的《美的历程》太过有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大众对其学术成就的全面认识。
- 贾峰
- 关键词:《美的历程》学术成就思想史
- 新文科建设与中国美术史书写的“破”与“立”被引量:1
- 2024年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中国美术史书写维度,应该是在充分尊重中国文化传统生成的语境下,通过学科交叉和跨界融通,在原有学科体系基础上不断升华与拓展,从学科交叉的边界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与新的知识领域,以包容的姿态和学科新理念,进一步激活中国美术历史写作范式的多种可能和可行性,构筑更加完备的美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与此同时,新文科建设所倡导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如其他人文学科研究一样,在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的同时,强化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提升新文科教育以文化人等方面的新动能,进而对塑造新时代人的精神品格、美育素养和价值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 程波涛贾峰
- 关键词:中国美术史
- 构建当代中国美术批评生态的思考被引量:1
- 2019年
- 美术批评是修正美术创作的一面镜子,也是后世研究当代美术发展的珍贵标本。文章以当代中国美术批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坏现象"为引子,进而引出关于批评意识与批评家责任的讨论。文章呼吁应着力构建当代中国美术批评的新生态,站在"为中国美术立言"的高度来开展美术批评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精神"与"本土语境"的当代美术评价体系,定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当代中国美术批评的审美尺度,在国际化语境中找到一个适合中国审美经验、审美标准、问题范式的批评叙述方式。
- 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