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斯

作品数:1 被引量:22H指数:1
供职机构:温州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眩晕
  • 1篇针刺
  • 1篇治疗颈性眩晕
  • 1篇三穴
  • 1篇颈性
  • 1篇颈性眩晕

机构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温州市中医院

作者

  • 1篇方芳
  • 1篇郑士立
  • 1篇潘胜莲
  • 1篇王歆婷
  • 1篇吴斯

传媒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针刺项三穴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观察并客观评价针刺项三穴(风池、天柱、天牖)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初步探讨针刺项三穴治疗颈性眩晕的机理。方法:选择颈性眩晕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组、西药组各30例进行对照治疗。治疗组采取针刺"项三穴"治疗,即风池、天柱、天牖穴;常规组采取针刺颈夹脊、大椎、天柱穴治疗;西药组口服倍他司汀(敏使朗)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治疗20次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评分及整体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均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治疗组在改善血流速度方面较常规组及西药组更佳(P<0.05)。三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评分均有改善,与常规组和西药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常规组和西药组的愈显率分别为80.0%、50.0%、43.3%,治疗组愈显率均优于常规组及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项三穴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眩晕相关症状,且其作用及整体疗效均优于西药组及常规组。
王歆婷郑士立潘胜莲方芳吴斯
关键词:颈性眩晕针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