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印
- 作品数:4 被引量:66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非重点疫区下肢骨折患者收治及围手术期管理的经验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非重点疫区下肢骨折患者收治及围手术期管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月22日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的88例(97处)下肢骨折患者资料。男43例,女45例;年龄为15~95岁,平均65.5岁。主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3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主要手术方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9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25例,髋关节置换术28例。记录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情况等。患者入院进行COVID-19筛查,观察患者及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结果88例患者入院前筛查COVID-19感染均呈阴性。本组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为4.5 d,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为3.7 d,住院时间平均为6.6 d。28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假体位置、角度良好,69例骨折固定患者术后骨折功能及解剖复位率为94.2%(65/69)。围手术期25例(28.4%)患者出现DVT。7例(8.0%)患者术后3 d内出现发热,考虑为吸收热。无一例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结论非重点疫区医疗机构创伤骨科医生在掌握COVID-19防控诊疗知识、骨折患者接诊原则的情况下,严格筛查流行病学史,把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操作,可降低院内COVID-19感染的发生率,在疫情期间依然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 许毅博路遥马腾任程刘德印刘宏亮陶旺段宁焦宁卢代刚王谦薛汉中林华李忠张堃
- 关键词:下肢骨折围手术期
- 髓内钉及钢板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临床特点及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15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并对最终不同内固定方式之间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5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髓内钉(intramedullary nailing,IMN)固定组(IMN组)和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固定组(LCP组)。其中IMN组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25~69(49.0±10.6)岁;骨折Gustilo-Anderson分型,Ⅰ型1例,Ⅱ型19例,Ⅲ型15例;内固定方式为髓内钉固定。钢板螺钉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6~72(53.4±14.7)岁;Gustilo-Ander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11例,Ⅲ型7例;内固定方式为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包括术前等待时间、清创手术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是否输血及白蛋白、细菌培养、并发症情况;随访资料包括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根据Johner-Wruh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的总治疗成本(包括住院费用及术后1年费用)。对影响治疗成本的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的再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同时对两组的总治疗成本情况进行成本效果和增量成本效果分析。结果: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7(16.4±7.1)个月。IMN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243.18±118.82)ml,(247.50±57.94)min;LCP组分别为(467.86±490.53)ml,(350.00±178.7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前等待时间、清创手术次数、输血及白蛋白、细菌培养、合并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治疗成本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饮酒(P=0.042),合并基础疾病(P=0.045),高能量损伤(P=0.012),清创手术次数>2次(P=0.001),术中出血量>400 ml(P<0.001),细菌培养(P=0.000),有并发症(P=0.035),以及输血和白蛋白(P=0.027)患者治疗成本显著增高,多重线性回归结
- 许毅博杨立锋马腾任程刘德印路遥李明李忠张堃
- 关键词:胫骨骨折费用效益分析
- 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评估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闭合性骨折采用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测量手术前后B9hler角及Gissane角,按照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9例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4例失访。随访患者均骨性愈合,时间为2~4个月。B9hler角及Gissane角:术后及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64~96分,其中优19例,良7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89.66%(26/29)。结论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可靠,且具有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软组织损伤小等优势。
- 余斌刘德印杜晓龙童兴
- 关键词:跟骨骨折空心螺钉固定
- 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在髋臼骨折分型及年轻医生培养中的应用被引量:31
- 2017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在髋臼骨折分型及年轻医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6月期间收治的2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选择6名创伤骨科医生作为观察者,按从事创伤骨科工作的年资、职称和髋臼骨折的手术经验分为高年资组与低年资组,每组3人。对20例患者影像学资料(骨盆及髋臼系列X线片、骨盆CT平扫及三维重建图片)和3D打印骨盆实体模型(1:1)进行随机编号。所有观察者独立地依次对所有影像学资料和3D打印模型作出Letournel-Judet分型结论并记录(第1轮分型)。4周后重新进行随机编号,各观察者重复以上分型过程并记录(第2轮分型)。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计算观察者间信度和观察者自身信度。结果第1轮分型结果显示观察者间信度:高年资组医生以影像学资料和3D打印模型进行髋臼骨折分型判断的Kappa系数分别为0.887、0.962,而低年资组医生分别为0.659、0.849。将两组医生的第2轮分型结果与第1轮分型结果进行比较,得出观察者自身信度:高年资组医生基于影像学资料和3D模型的自身信度Kappa系数分别为0.906、0.925,而低年资组医生分别为0.696、0.849。结论应用3D打印实体模型较传统影像学资料能够有效提高医生对髋臼骨折分型的可靠性,其对年轻医生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年轻医生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一定教学意义。
- 李明孙亮马腾任程刘德印路遥刘宏亮王谦段宁薛汉中卢代刚李忠朱东张堃
- 关键词:髋臼骨折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