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珺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主题

  • 5篇世界主义
  • 2篇共同体
  • 1篇学术
  • 1篇议题
  • 1篇议题设置
  • 1篇语境
  • 1篇中国传媒
  • 1篇中国国家安全
  • 1篇人类命运
  • 1篇上海合作组织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史观
  • 1篇双重变奏
  • 1篇期许
  • 1篇中式
  • 1篇媒介
  • 1篇媒介生态
  • 1篇咖啡
  • 1篇互动论

机构

  • 8篇浙江大学

作者

  • 8篇沈珺
  • 5篇邵培仁

传媒

  • 2篇当代传播
  • 2篇东南传播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新闻大学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中亚国际传播议题的拓展与深化--基于新世界主义分析框架
中亚地区严厉的媒介制度、宗教/文化的排外性、语言政策的迥异性,致使针对中亚地区进行的国际传播陷入僵局.现有的针对中亚的国际传播研究大多数聚焦在文化传播层面,或者媒介治理层面,研究视域较为狭窄.本文以新世界主义为理论框架,...
沈珺
关键词:议题设置
华莱坞:唤醒传统文化基因中的中华记忆
2017年
"华莱坞电影"的概念自邵培仁教授于2013年提出以来,在电影研究学术界引起热议,其中也不乏质疑之声。本文提出"东方好莱坞""中莱坞"等概念的媒介尺度都不足以涵盖中华电影文化博大精深的观点,通过分析林立于世界的宝莱坞、尼莱坞等其他莱坞的前缀词蕴藏的文化内涵,进而反思华莱坞词缀"华"所暗含的深厚底蕴,并指出华莱坞所指代的中华文化的整体统一形象更意合中华璀璨的千年文明。本文认为"华莱坞"将唤醒分布于文化基因中的中华记忆,集聚涣散的中华元素,最大程度地凝聚中华力量。中华文明将通过华莱坞影像源源不断地向世界传播出去。
沈珺
新世界主义语境下国际传播新视维被引量:21
2018年
新世界主义已经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初步形成"一体同心多元"理论体系:"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世界主义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与交往的基本价值准心;"五点主张"则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中观层面诠释出中国新世界主义的发展理念、战略选择和努力方向;而"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则是微观层面的行动方案。在国际传播的视维中,新世界主义具有包容性、层次性、策略性、发展性的特点,服务于新世界主义的国际传播必须遵循媒介尺度、混合咖啡和格创结合的三项原则,其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发展策略和进路主要是:积极构建信息传播的命运共同体,积极建构兼容本土性和全球性的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努力构建科学有效、层次分明的传播结构和机制,组建强大的具有跨文化背景的内容生产与传播队伍,为新世界主义的国际传播和落地提供强有力支撑。
邵培仁沈珺
关键词:一带一路
构建基于新世界主义的媒介尺度与传播张力被引量:18
2017年
新世界主义是对当今世界局势及其走向进行深入洞察和准确把握的综合尺度,也是处理国际传播场域中复杂多元、拼凑混杂、有机融合、辩证统一的生态关系的战略智慧。新世界主义对于媒介尺度的哲学重塑,不仅有效化解了本土性与全球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特殊性与普适性的二元对立矛盾,而且透过命运共同体打造和范式重构,描绘并展示出新世界主义在微观层面的传播结构和科学机制:1.拆除本土性包含于全球性的同心圆构造,降除本土性与全球性的尖锐对立维度,视两者为相互交叉的次级尺度;2.拆除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隔墙,以区域传播或周边传播等为调节杠杆,以保持传播生态的平衡性、永续性;3.依据"混合咖啡原则"或"宝塔糖策略",辅以"原义、格义、创义"的调节手法,化解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的矛盾,构建起亦此亦彼的张力关系。
邵培仁沈珺
关键词:媒介生态本土性
用国际平台,讲华夏学术——浙江大学“身份认同与产业期许的双重变奏:华莱坞电影史观的新探索”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华莱坞学会2016年年会综述被引量:1
2016年
在这个晚秋意浓、红黄斑澜的十一月,华莱坞学术研究迎来了金秋之际的累累硕果。2016年11月26-27日,浙江大学"身份认同与产业期许的双重变奏:华莱坞电影史观的新探索"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华莱坞学会2016年年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隆重举行。
沈珺
关键词:双重变奏身份认同史观
中国中亚国际传播议题的拓展与深化——基于新世界主义分析框架被引量:4
2017年
中亚地区严厉的媒介制度、宗教/文化的排外性、语言政策的迥异性,致使针对中亚地区进行的国际传播陷入僵局。现有针对中亚的国际传播研究大数聚焦在文化传播层面,或者媒介治理层面,研究视阈较为狭窄。以新世界主义为理论框架,重设中亚传播的核心议题,包括科学分层的文化接近策略、地缘优势带动的人际/组织传播、区域经济合作契机下的战略传播布局、人类命运共同体催生传媒体制改革、丝路记忆重构中亚历史话语体系五方面进行拓展,意在构建中国中亚国际传播新格局,即传受双方有机协同、传播渠道立体多元、媒介产品融合共享的新型国际传播合作机制。
邵培仁沈珺
整体全球化与中国传媒的全球传播被引量:6
2019年
面对全球化迷思,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治理方案始终被扣以"中国威胁论"的帽子。随着英美主导的世界秩序的瓦解,全球传播格局亦面临洗牌重组。本文提出要以整体全球化的范式建构,突破全球化的帝国中心主义范式,并以整体主义的方法论修补全球化理论的局限性。通过对全球化内在机理的三重哲学逻辑解析,指出中国传媒应以整体全球化作为全球传播的行动指南,以"要素与因素、局部与整体、内在结构与外在联系的有机结合"的整体互动论逻辑建立整体性意识,以伦理学和生态学的哲学启示呼吁维护全球传播的伦理秩序,构建全球传播的绿色生态环境。
沈珺邵培仁
关键词:中国传媒
新世界主义视野下中国国家安全话语的演变研究——以中亚为对象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话语场域中体现出的新世界主义面向正积极引导着国家安全话语的转变和形构,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构建对外安全话语,接轨世界安全话语体系。鉴于中亚安全问题具有牵动全球安全格局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世界安全话语版图下的俄美—中亚安全话语特征的分析,对比上合组织成立前后中国—中亚安全话语的演变过程,揭示出中国—中亚安全话语拓展、延伸的脉络和新世界主义的积极面向。本研究认为中国国家安全话语体系应以新世界主义为思考框架,提升对"安全"理解的道德高度、空间广度和文化深度,将立足点置于人类安危、世界风险普世感知和不同文化共同繁荣的基础之上,以协商、建议的话语原则取代抵制、歧视的话语偏见和压迫、排挤的话语霸权,以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制衡西方偏执失衡的话语秩序,并逐步建构具有中国基因的世界安全话语体系。
邵培仁沈珺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话语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