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坚 作品数:10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α‑倒捻子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自微乳制剂 本发明公开了α‑倒捻子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α‑倒捻子素自微乳的制剂组成、制备方法、制剂特征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中的应用。其中α‑倒捻子素自微乳,按体积计算,包括10‑30%的油相,70‑... 左坚 纪从兰蜂胶总黄酮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蜂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propolis,TFP)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小鼠肝癌Hepa1-6细胞、人肺癌A549细胞和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测定TFP的总还原力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TFP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CCK-8法检测蜂胶总黄酮抗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25~150μg/mL浓度范围内TFP具有较强的总还原力,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呈现浓度依赖性增大,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2.47±3.13)%、(70.84±4.01)%和(68.24±4.56)%;50、100、200μg/mL的TFP对Hepa1-6、A549和SGC7901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24~72 h时间范围内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结论TFP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对Hepa1-6、A549和SGC7901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王启海 左坚 梁枫 裴文俊 张梦雨关键词:蜂胶 总黄酮 抗氧化 肿瘤细胞 国医大师李济仁从五脏论治痿病 被引量:1 2021年 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主张治痿需谨守病机,详辨虚实,酌情施治。根据其临床经验结合先贤的学术思想,可知新安医学流派治疗痿病以五脏辨证为纲,具体体现在治法上内外相合,补泄并举:从肝取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法;从心取镇心安神、益气升阳法;从脾取补益脾胃、燥湿化浊法;从肺取清金保肺、燥湿化痰法;从肾取培补肝肾、填精益髓法。 李丹凤 左坚 李国豪 纪超凡 李艳关键词:痿证 五脏 治法 国医大师 新安医学 “郁痹共病”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启示初探 被引量:5 2021年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该病患者多伴发抑郁倾向。中医观点认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既是郁证之主因,也是血脉凝滞、筋脉拘急的重要诱发因素。现代研究表明,负面精神因素对RA的发生、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相应地,基于神经系统的选择性干预亦可对RA的预后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传统医学及现代研究角度,综合分析郁证为代表的精神/神经性因素与RA的相互关系,及这一联系对RA治疗的启发性意义;以从肝论治为起点,探讨立足于神经系统干预的新型RA治疗策略的现实意义。 许萍 左坚 李丹凤 胡英豪 钟树志关键词:郁证 痹证 类风湿关节炎 神经系统 α-倒捻子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自微乳制剂 本发明公开了α‑倒捻子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α‑倒捻子素自微乳的制剂组成、制备方法、制剂特征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中的应用。其中α‑倒捻子素自微乳,按体积计算,包括10‑30%的油相,70‑... 左坚 纪从兰文献传递 蜂胶中总酚提取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法在蜂胶中酚类成分提取纯化中的应用,以及蜂胶总酚的抗氧化能力,阐明蜂胶中总酚的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总酚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蜂胶总酚超声波提取工艺;以吸附量和解吸附量为指标,通过对8种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与解吸附实验,优选蜂胶总酚最佳纯化条件;通过总还原能力、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评价蜂胶总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蜂胶总酚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5%、温度40℃、时间65 min、料液比1∶40(g∶mL),总酚提取率为(13.88±0.31)%。LSA-21型大孔树脂对蜂胶总酚吸附和洗脱效果较好,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浓度5 mg·mL^-1、最大上样量90 mg·g^-1、上样体积流量为1 BV·h^-1、洗脱剂为95%乙醇,蜂胶总酚转移率为(78.29±2.58)%,蜂胶总酚纯度可达(71.34±1.78)%。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蜂胶总酚具有较强的总还原能力,对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可分别达到(66.91±2.03)%和(55.11±3.03)%。结论优化后的蜂胶总酚提取和纯化工艺稳定、效果好;蜂胶总酚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王启海 左坚 戴胜 高岚关键词:蜂胶 总酚 纯化 抗氧化 单核细胞与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3 2022年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自身免疫疾病,主要临床症状集中于关节局部,作为系统性疾病,其全局性免疫改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已明确关节滑膜处炎症性单核细胞浸润与炎症性分化是RA慢性炎症和骨破坏发展的重要推手。作为固有免疫重要组成,单核细胞既可通过旁分泌途径激发防御性/修复性免疫机制;又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诱导T细胞致敏与活化,在病理条件下启动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临床研究表明,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增加早于滑膜炎,且与关节外症状发生密切相关,提示单核细胞分化与功能紊乱是RA病理性免疫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相关靶向治疗有利于控制系统性炎症及关节损伤。本文重点阐述RA发生发展过程中单核细胞亚群分布变化规律,试图分析其潜在相关机制,并初步探讨以单核细胞为靶向的RA治疗方法的若干可行策略。 陶梦情 胡英豪 王丹丹 左坚关键词:单核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TOLL样受体 表观遗传 能量代谢 短叶松素-3-乙酸酯对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短叶松素-3-乙酸酯(Pinobanksin-3-acetate,PB3A)对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0μg·mL^-1)和PB3A组(2.5、5、10、20、40、80μg·mL^-1)。以倒置显微镜观察PB3A处理后细胞的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Caspase-3、CyclinB1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B3A在5~80μg·mL^-1范围内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增高(P<0.05,P<0.01),且呈现出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B3A 10、20、40μg·mL^-1组EDU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G0/G1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P<0.05,P<0.01),G2/M期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P<0.01);PB3A 20、40μg·mL^-1组均能明显上调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1),下调Bcl-2、CyclinB1蛋白的表达(P<0.01),对CyclinD1蛋白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PB3A能抑制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凋亡和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王启海 梁枫 张梦雨 左坚关键词:增殖 凋亡 微乳载药体系对α-倒捻子素抗滑膜细胞增殖的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α-倒捻子素(α-mangostin,MG)是一种具有潜在的抗风湿活性的多酚。为改善其药动学特性,我们制备了MG的微乳体系(MG-loaded microemulsion,MG-ME),本研究拟进一步揭示MG-ME可能存在的增效性特征。方法:本研究分析比较了MG-ME相对于其溶液在细胞摄取率、增殖抑制率、通路调控能力及体内关节保护效率等方面的差异。体外实验采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FLS-RA)为研究对象,MG在细胞内分布采用HPLC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MTT法测定,通路的调控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体内药效以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A)大鼠的治疗效果为依据。结果:微乳显著提高了细胞对于MG的摄取,强化了MG对HFLS-RA细胞中p38和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并对该细胞的体外增殖产生更为高效的抑制作用;同时相对于溶液体系,MG-ME进一步改善了药物对AA大鼠的关节保护作用。结论:结果表明微乳能增强滑膜组织对于MG的摄取,提高滑膜细胞对于药物刺激的敏感性,从而切实提高药物的体内疗效,是极具潜力且值得深入研究的抗风湿药物的有效载体。 郭辉霞 陶梦情 左坚 汪魏平关键词:滑膜 微乳 安徽地区汉族人群肿瘤患者UGT1A1~* 6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研究安徽地区汉族人群肿瘤患者UGT1A1*6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来自安徽省不同区域222例汉族肿瘤患者血液样本,采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分析技术检测患者UGT1A1*6基因型。结果 222例汉族肿瘤患者UGT1A1*6基因型具体分布情况为:UGT1A1*6野生型(GG)159例次,占总例次71.62%;突变杂合型(GA)52例次,占总例次23.42%;突变纯合型(AA)11例次,占总例次4.96%。UGT1A1*6突变率为16.67%,且在食道癌患者中该基因突变率为43.75%,在马鞍山及滁州地区患者中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0.01%和34.62%,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肿瘤及地区患者水平(P<0.05)。结论 安徽地区汉族人群肿瘤患者UGT1A1*6突变频率较高,通过UGT1A1*6基因分型,可以预测伊立替康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为实施伊立替康个体化治疗提供用药参考。 栾家杰 刘俊 汪琳 朱艳虹 周德喜 左坚 左坚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伊立替康 食道癌 个体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