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珉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 1篇血清
  • 1篇血清S-10...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 1篇血栓栓塞症
  • 1篇伤患者
  • 1篇神经外科
  • 1篇神经外科术
  • 1篇神经外科术后
  • 1篇术后
  • 1篇栓塞症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脓毒症大鼠
  • 1篇强光
  • 1篇重型
  • 1篇重型颅脑
  • 1篇重型颅脑损伤

机构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杨珉
  • 2篇吴学群
  • 2篇王威
  • 2篇饶辉
  • 2篇董伟
  • 2篇魏俊
  • 1篇陈玲
  • 1篇姚鹏
  • 1篇何鹏

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声光与机械刺激对脓毒症大鼠睡眠和血脑屏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噪声、强光及机械刺激对脓毒症大鼠睡眠、血脑屏障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只雄性SD大鼠,均经腹腔注射10 mg/kg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模型,并分别给予0、30、45、60、75 dB噪声刺激或0、50、100、200、400 Lux光照刺激(均n=4),96 h后通过测定血清皮质醇、褪黑素及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等指标筛选后续实验条件。然后另外选择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LPS组、噪声干预组(LPS+60 dB组)、200 Lux光照干预组(LPS+200 Lux组)及机械刺激组(LPS+MS组),每组8只。分别予以相应刺激96 h后,通过旷场实验及条件性恐惧实验评估大鼠探索行为和认知功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和血清皮质醇、褪黑素水平以评估大鼠睡眠质量、中枢炎症及应激反应;通过EB渗透实验评估血脑屏障完整性;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密闭小带蛋白1(ZO-1)、封闭蛋白5(Claudin-5)、裂解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以评估大鼠海马区血脑屏障完整性和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0 dB噪声组或0 Lux光照组相比,60 dB噪声组及200 Lux光照组血清褪黑素水平即明显降低,血清皮质醇及脑组织EB含量即明显升高,故选取60 dB噪声、200 Lux光照作为后续实验条件。与Con组相比,LPS组旷场实验水平分数、垂直分数明显降低,僵直时间占比、脑组织EB和IL-6含量、血清褪黑素和皮质醇水平以及海马区ZO-1、Claudin-5、caspase-3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LPS组相比,LPS+60 dB、LPS+200 Lux、LPS+MS组大鼠水平分数、垂直分数及僵直时间占比明显降低〔水平分数(分):73.8±9.7、80.3±9.4、64.5±8.3比103.6±15.5,垂直分数(分):9.4±1.7、11.2±1.9、6.8±0.9比15.9±2.8,僵直时间占比:(45.3±4.7)%、(53.3±5.8)%、(42.1±5.1)%比(66.1±6.3)%〕,血清褪黑素水�
何鹏陈玲刘玉刘天吴克艳杨珉姚鹏
关键词:强光机械刺激脓毒症血脑屏障
神经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静脉血栓栓塞症在神经外科手术后较为常见,给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康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以往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临床上漏诊和误诊情况较多。为了能够更加高效地提高对神经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控和治疗效果,加强对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神经外科术后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以及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为有效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吴学群王威饶辉杨珉魏俊董伟
关键词:神经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C-反应蛋白动态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分析研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C-反应蛋白(CRP)动态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此次讨论中所研讨的96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筛选而出,入院时根据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将98例患者分为重型组和特重型组,另选取43例正常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S-100β浓度,应用蛋白分析仪来检测CRP的浓度。结果:特重型组和重型组颅脑外伤患者血清S-100β及CRP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重型组患者血清S-100β含量明显高于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重型组患者血清CRP含量与重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类型颅脑损伤的血清S-100β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类型颅脑损伤的血清CRP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后第2天血清S-100β及CRP的含量值达到峰值,血清S-100β在7 d内下降迅速,逐渐接近正常;血清CRP在7 d内下降缓慢。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期血清S-100β及CRP水平增高与疾病的出现密切相关。CRP检测值不能够完全区分脑损伤类型及程度。血清S-100β可作为判定脑损伤的指标,血清S-100β含量越高表明脑损伤程度越严重,并且能够将脑损伤类型区分出,可以为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杨珉王威魏俊吴学群董伟饶辉
关键词:C-反应蛋白血清S-100Β重型颅脑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