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祥

作品数:1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有机碳
  • 1篇元素碳
  • 1篇中碳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特征
  • 1篇PM
  • 1篇PM2.5

机构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昆明市环境监...
  • 1篇云南省环境监...

作者

  • 1篇史建武
  • 1篇宁平
  • 1篇施择
  • 1篇杨健
  • 1篇丁祥
  • 1篇刘寅
  • 1篇米雪峰
  • 1篇韩新宇

传媒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高原城市昆明PM_(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为研究昆明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碳组分特征,于2014年7月21—27日、2014年10月27—11月2日、2014年1月9—15日、2015年4月14—20日采集了昆明中心城区3个采样点的大气PM_(2.5)四季样品,采用IMPROVE热光分析法准确地测量了样品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及其中的8个碳组分含量,分析了OC和EC的时空变化特征、相关性关系及其比值特征,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主要排放来源对总碳的贡献.结果显示,昆明城区的OC和EC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7.83±9.57μg·m^(-3)、5.11±4.29μg·m^(-3),OC浓度显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趋势,EC浓度显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趋势,OC与EC浓度季节分布的不一致反映了两种不同性质碳组分排放源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从空间分布上来说,OC和EC均呈现金鼎山(工业区)>东风东路(交通密集区)>西山森林公园(清洁对照区)的特点,与PM_(2.5)的空间分布规律保持一致.OC和EC的相关性在冬、春季较显著,而夏、秋季的相关性较弱.二次有机碳(SOC)对OC的贡献率在金鼎山、东风东路和西山森林公园的3个采样点分别为25.8%、23.7%和47.7%,SOC是总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子分析表明,4个季节燃煤、汽油车、柴油机排放及生物质燃烧对碳气溶胶贡献显著,都是碳组分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中,在常年尺度上,机动车排放和燃煤的混合贡献了碳组分的51.3%,是昆明城区碳气溶胶的最主要来源.
杨健丁祥刘寅米雪峰毕丽玫施择史建武韩新宇宁平
关键词:PM2.5有机碳元素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