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铭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从“天人相应”到“西药中用”被引量:3
- 2017年
- 辨证论治是建立在从"天人相应"的观点上认识疾病的基础上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向前推进,人类对于细胞、分子这些微观层面的"天"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中医学对人类疾病的认识也向微观层面前进了一步。中医学逐渐融合了西方医学的知识,从病理生理方面对局部病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辨证论治及辨病论治相结合成为目前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近代中西医汇通的创新理论之一。为了更好地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运用西药即为中药,简称"西药中用",运用上述"西药中用"的方法治疗一些危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 王海铭王宝迎康静
- 关键词:辨证论治辨病论治中西汇通
- 再谈“寒温统一论”
- 2024年
- 外感热病中的寒温之争由来已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临床中的困扰。文章从六经辨证、中医体质学、免疫学、外感热病治疗学等角度论证了伤寒与温病的统一性:一是从六经辨证认识,伤寒、温病辨证规律的相同之处;二是从中医体质学认识,伤寒、温病的辨治体系均与体质相关;三是从现代医学免疫学的观点认识,伤寒、温病均属于病原体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四是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为例,从免疫学观点认识“寒温统一论”;五是从《黄帝内经》中“各通其脏脉”治疗外感热病解读“寒温统一论”;六是从《黄帝内经》中“疏其血气”治疗外感热病解读“寒温统一论”;七是从扶正法治疗外感热病解读“寒温统一论”。基于外感热病属于感染诱发的免疫应答过程,文中指出温病病邪从口鼻而入,故病原体更早定植于呼吸道咽、气管、肺等部位;而伤寒中于皮毛,其发病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皮肤黏膜屏障作用相关,但两者免疫过程及转归大致是相同的。治疗上,二者均应早期疏通气机以祛邪;及早运用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药物以扭转截断病情的进展;重视扶正,防止急性虚证的产生。最后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诠释:在引入熵的概念后,伤寒与温病可以从发病机制和治疗学上都得到相应的统一。由此证实两者在发生发展规律、病因病机认识、辨证体系及治疗方法上都可以融合统一。
- 王海铭康静潘英英
- 关键词:六经辨证中医体质学免疫学耗散结构理论
- 降逆止呃膏穴位敷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观察降逆止呃膏穴位敷贴神阙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肌肉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降逆止呃膏敷贴神阙穴。分别对比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起效时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起效时间治疗组(10.3±1.2)h与对照组(36.7±2.3)h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逆止呃膏穴位敷贴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不仅缩短了止呃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精神、饮食、睡眠状态,而且减少了解痉剂带来的不良反应。该治法简便易行、价格低廉,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宝迎陈园园王海铭
- 关键词:穴位敷贴
- 栀子豉汤结合宁神补肾法针刺治疗失眠(心肾不交型)临床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栀子豉汤结合宁神补肾法针刺治疗失眠(心肾不交型)临床效果。方法将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2021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110例失眠(心肾不交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右佐匹克隆片同时结合栀子豉汤及宁神补肾法针刺治疗,治疗及研究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患者,观察组脱落3例患者,比较各组数据:疗效、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入睡困难、心烦失眠、心悸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等)变化、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指标变化、焦虑自评(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变化、匹兹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变化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变化、生活质量量表(short-form36questionnaire,SF-36)评分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83.0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入睡困难、心烦失眠、心悸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等)、PSG相关指标(睡眠总时长、觉醒时长、睡眠潜伏期与睡眠效率)、SAS评分以及SDS评分、PSQI评分、MMSE评分以及SF-36评分比较(P>0.05),经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入睡困难、心烦失眠、心悸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等)、PSG相关指标(睡眠总时长、觉醒时长、睡眠潜伏期与睡眠效率)、SAS评分以及SDS评分、PSQI评分、MMSE评分以及SF-36评分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入睡困难、心烦失眠、心悸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等)、PSG相关指标(睡眠总时长、觉醒时长、睡眠潜伏期与睡眠效率)、SAS评分以及SDS评分、PSQI评分、MMSE评分以及
- 潘英英康静王海铭
- 关键词:失眠心肾不交型栀子豉汤睡眠质量
- 康静教授“平调阴阳法”辨治肿瘤经验探析被引量:2
- 2017年
- 康静教授基于《黄帝内经》理论认为肿瘤的致病因素与情志、外邪、饮食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与阴阳失衡,积损致热,热极成毒,虚痰瘀毒杂合相关,在此基础上运用"平调阴阳法"治疗肿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试图从现代医学最新的生物学模式:欲望和欲望模式及耗散结构理论的热熵病等观点证实《黄帝内经》中肿瘤的发病机制,并从"金元四大家"出发诠释了广义的"平调阴阳法"的内涵,结合典型病例,对"平调阴阳法"辨治肿瘤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肿瘤本质上以阴阳失衡为本,痰瘀毒邪相合为标,临床采用平调阴阳法,标本同治,进行细微的中医药调理,使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王海铭康静
- 关键词:阴阳失衡平调阴阳肿瘤中医药疗法
- 康静教授'平调阴阳'法辨治肿瘤经验探析
- 教授基于内经理论认为肿瘤的致病因素与情志、外邪、饮食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与阴阳失衡,积损致热,热极成毒,虚痰瘀毒杂合相关,在此基础上运用"平调阴阳"法治疗肿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王海铭康静
- 关键词:恶性肿瘤辨证论治
- 疏风散寒理肺方治疗风寒袭肺咳嗽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指标变化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疏风散寒理肺方治疗风寒袭肺咳嗽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4月于医院治疗的风寒袭肺咳嗽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观察组54例患者采用疏风散寒理肺方治疗,两组根据个体情况连续用药7~10 d。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主症咳嗽、咳痰、恶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R)]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7.41%(31/54)、98.15%(53/54),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7.04%(20/54)、87.04%(47/54),组间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咳嗽、咳痰、恶风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咳痰、恶风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PE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PEFR均显著升高,并且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6%(5/54)、12.96%(7/5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散寒理肺方治疗风寒袭肺咳嗽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并改善其肺功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应用。
- 董宏强冯杰王海铭
- 关键词:咳嗽方剂临床疗效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