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冬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膀胱癌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初步验证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筛选膀胱癌相关基因并分析其与膀胱癌患者临床指标之间的关联,以鉴定膀胱癌相关功能基因。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对比分析膀胱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选取表达水平差异较大的基因,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在34例膀胱癌患者中检测其表达水平,分析差异基因与膀胱癌患者多种临床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初步筛选出多个差异表达基因(6 526个),进一步选取其中12个差异较大的基因,在多样本中的验证结果表明,其中4个基因:CEACAM5、LY6D、MYH11及CNN1的表达水平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随后将这4个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年龄、性别、吸烟史和肿瘤侵袭程度)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CEACAM5、MYH11及CNN1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而LY6D则无统计学差异。这4个基因表达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无明显关联。结论 CEACAM5、LY6D、MYH11及CNN1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相关,其中CEACAM5、MYH11及CNN1可能参与了膀胱癌肿瘤侵袭过程。
- 韩冬刘成华高亚萍张旭杨光宋涛
- 关键词:基因表达谱芯片膀胱癌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肿瘤中的研究现状被引量:5
- 2017年
- 肿瘤是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之一,如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肿瘤是目前的一大难题。当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失活方面,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在内的诸多细胞因子被认为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FGF是一类具有传导生物信号、调节细胞生长、参与组织修复等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近年来,已有多个FGF家族成员被发现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仍有部分成员在肿瘤中的相关研究,特别是相关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有可能成为下一步肿瘤病因学研究的热点。
- 韩冬宋涛杨光
- 关键词:肿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病因学
- 长链非编码RNA NONHSAT070806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功能研究
- 背景: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侵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肿瘤侵袭程度的不同,膀胱癌又被分为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
- 韩冬
- 关键词:膀胱癌长链非编码RNA基因表达病理机制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3A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3A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并确定其核仁定位信号(No LS)。方法利用丙氨酸替换FGF13A蛋白中可能的核仁定位信号中的氨基酸,将各突变体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表达;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转染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细胞和人膀胱癌细胞系5637细胞;转染48 h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绿色荧光的分布确定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FGF13A-EGFP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仁,FGF13B-EGFP蛋白定位于胞质; FGF13A蛋白N端的62个氨基酸是其核仁定位的关键序列; FGF13A蛋白的55KKRRRRR61为其核仁定位信号的核心序列,将55KKRRRRR61突变为55AAAAAAA61后,FGF13A蛋白失去其核仁定位能力,而只突变其中单个(M1:55KKARRRR61)或部分(M2:55AARRRRR61、M3:55KKAARRR61和M4:55KKRRAAA61)氨基酸,并不影响FGF13A的核仁定位。结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3A定位于细胞核仁,其核仁定位信号位于蛋白N端,核心序列为55KKRRRRR61。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FGF13A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官磊韩冬刘玉刘成华高亚萍付文艳刘方杰宋涛杨光
- 关键词:亚细胞定位核仁
- 北京市人群前列腺癌与性生活频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人群不同年龄段性生活频率对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影响情况,并为前列腺癌发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北京地区居住20年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134例及135例年龄在50~79岁长期居住于北京市的PSA<4ng/mL、超声检查未发现前列腺外周带结节的肾肿瘤、肾囊肿或泌尿系结石患者作对照,采用问卷、电话访问的方式调查不同年龄段性生活频率、婚姻史、首次射精年龄等情况,应用SPSS19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阶段性生活频率对前列腺癌发病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20岁、30岁及40岁年龄段性生活频率在4次/周以上较其以下的病例组及对照组无显著差异。OR分别为0.93(95%CI:0.57~1.51)、0.78(95%CI:0.48~1.25)和0.91(95%CI:0.54~1.53),P值分别为0.765 1、0.298和0.722 4。而50岁以后的性生活频率的增加对前列腺癌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大于8次/月的性生活频率者较低于该水平者OR值为0.47(95%CI:0.24~0.92,P<0.05)。结论 50岁后增加性生活频率对前列腺癌发生具有保护性作用。
- 陈超韩冬宋涛
- 关键词:前列腺癌性生活频率病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