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绥煌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海南农垦总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层螺旋CT在胆囊炎与肝病性胆囊改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胆囊炎与肝病性胆囊改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发现有胆囊异常征象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CT诊断结果分为胆囊炎组和肝病组。其中胆囊炎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3)岁。肝病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47±2)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并均经手术病理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分别观察胆囊炎组和肝病组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比较胆囊炎和肝病性胆囊改变在多层螺旋CT中的不同征象。两组胆囊厚径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胆囊炎组的囊壁厚径为(4.5±0.5)mm,明显长于肝病组的(3.7±0.4)mm(t=9.010,P<0.05)。胆囊炎组的囊壁强化率、胆汁密度升高率和邻近肝组织一过性强化率分别为100%、31%、19%,明显高于肝病组的75%、6%、0(χ2=9.465,9.832,-;P<0.05)。胆囊炎组的胆囊轮廓模糊及胆囊周围积液发生率分别为91%、9%,肝病组相应为7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25,4.461;P<0.05)。胆囊炎组的胆囊周围积液一般偏侧分布,肝病组的胆囊周围积液无流动性,多环绕胆囊分布。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有助于鉴别胆囊炎和肝病性胆囊改变。
- 唐文才黄菁慧李传资聂忠仕王绥煌
- 关键词:胆囊炎肝硬化
-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穿孔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7年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穿孔属于急性胆囊炎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也是腹部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发病率高达10%。若患者及时诊治且医护人员操作处理得当,治愈率也可达80%以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穿孔患者若未及时诊治,其病死率达70%以上。
- 唐文才吴文萃黄菁慧李传资聂忠仕王绥煌
- 关键词:三维重建技术胆囊颈部腹腔积气胆囊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