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青年和中老年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动脉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HR-MRI血管壁成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确诊并行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治疗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比较两组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4周和6个月患侧大脑中动脉的HR-MRI血管壁成像特点(管腔狭窄率、管壁重构指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及1年预后情况(mRS≤3分为预后良好)。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其中青年组16例,中老年组14例。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4周,两组责任侧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率、重构指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6个月,青年组治疗侧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率(37.47%±0.04%vs 60.00%±0.11%,P=0.024)、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0.63±0.18 mm vs 1.56±0.35 mm,P=0.016)及斑块强化率(0.35%±0.17%vs 0.57%±0.24%,P=0.043)低于中老年组。两组间术后6个月时管壁重构指数和1年良好预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青年相比,中老年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机械取栓再通术后的管腔狭窄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更高,提示年龄可能是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影响因素。
目的应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VW-MRI)分析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B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探讨斑块影像学特征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怀疑缺血性卒中在深圳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VW-MRI检查并发现BA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按是否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分为卒中组与非卒中组。在VW-MRI图像上测量斑块最狭窄层面的血管面积、管腔面积、管壁面积、斑块厚度以及斑块长度。评估斑块是否存在T1高信号,并计算斑块体积和狭窄程度。比较卒中组与非卒中组临床资料以及斑块影像学特征,分析斑块影像学特征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31例患者,卒中组15例(48.4%),非卒中组16例(51.6%)。临床资料比较显示,卒中组收缩压(P=0.004)、三酰甘油(P=0.001)和空腹血糖(P<0.001)显著高于非卒中组,高半胱氨酸显著低于非卒中组(P=0.002)。斑块影像学特征比较显示,卒中组斑块最厚点更多见于左侧壁或右侧壁(P=0.032),斑块更长(P=0.034)和斑块体积更大(P=0.030),而且斑块内T1高信号更多见(P<0.001)。结论卒中组BA粥样硬化斑块主要表现为斑块更长、斑块体积更大、斑块最厚点位于外侧壁以及斑块内出现T1高信号等特征,这可能对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