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晓光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术后
  • 3篇肠癌
  • 3篇肠梗阻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梗阻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蛋白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血量
  • 1篇直肠癌术
  • 1篇直肠癌术后
  • 1篇直肠系膜
  • 1篇直肠系膜切除...
  • 1篇失血
  • 1篇失血量

机构

  • 6篇苏州市相城人...

作者

  • 6篇岳晓光
  • 4篇徐翔宇
  • 2篇李向利
  • 1篇何福良
  • 1篇张海东
  • 1篇韩曙光

传媒

  • 2篇健康之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
2017年
目的:探究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肠梗阻的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式不同给予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治疗,其中有5例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即为对照组),5例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即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腹部术后出现肠梗阻的患者给予输液、胃肠减压等常规处理,有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效避免二次手术诱发的恶心、呕吐、肠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徐翔宇岳晓光
关键词:腹部手术肠梗阻非手术治疗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究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TME)与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LapTME组和TaTME组,各42例。TaTME组给予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TME组给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应激反应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远切缘长度、标本长度、淋巴结数量、首次下床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3个月,TaTME组LARS评分均低于LapT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TME组手术时间长于LapTME组,术中出血量少于LapTME组,术后住院天数短于LapT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RP、TNF-α、IL-6均高于手术前,且TaTME组均低于LapT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TME组远切缘长度和标本长度均长于LapT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TME组清除淋巴结数量高于LapTM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TME组初次下床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LapT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TME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apTM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TME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其安全性更高,能够改善患者肛门功能,减轻术后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有助于肠功能的恢复。
张海东潘驰骏岳晓光
关键词: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低位直肠癌切口感染
热灌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热灌注联合化疗(HIPEC)和单纯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Thl、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及Th1/Th2比值的影响,并探讨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共纳入2009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77例,其中HIPEC组40例,单纯化疗组37例。在化疗前后采集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量Thl、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同时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化疗前相比,两组化疗后Th1细胞分泌的IFN-γ和IL-2的水平明显上升,Th2细胞分泌的IL-4、IL-6和IL-10明显下降,IFN-γ/IL-4的比值升高(P均<0.01);HIPEC组IFN-γ、IL-2及IFN-γ/IL-4升高的水平高于单纯化疗组,IL-4、IL-6、IL-10下降的水平较单纯化疗组明显(P均<0.05);HIPEC组的有效率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PEC治疗晚期胃癌可改善患者外周血中Thl、Th2类细胞因子水平,提高Th1/Th2比值,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徐翔宇李向利黄铁熬何福良岳晓光
关键词:热灌注化疗晚期胃癌细胞因子
胶原蛋白海绵预防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吻合口瘘是结直肠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据文献[1]报道其发生率约为1%~30%,特别是肿瘤晚期患者的发生概率更高。国内外学者已采取了多种方法来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我院自2011年起,行肠道吻合后,于吻合口外周包裹明胶蛋白海绵,在预防吻合口瘘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岳晓光李向利黄铁熬陆中良
关键词:吻合口瘘结直肠癌术后胶原蛋白
安置肠梗阻减压管技术及其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2017年
目的:探讨安置肠梗阻减压管技术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治疗的小肠梗阻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及同期小肠梗阻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安置肠梗阻减压管技术治疗,对照组行禁食、胃管减压等传统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一次性安置导管成功率100.0%,平均留置时间(10.2±2.3)d,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相关指标劣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肠梗阻治疗中,安置肠梗阻减压管技术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利用。
岳晓光徐翔宇
关键词:小肠梗阻
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老年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老年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某地区内6家医院接受腹腔镜治疗的103例结直肠癌老年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的情况分为对照组(未出现肠梗阻,n=89)与病例组(发生肠梗阻,n=14)。分析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老年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03例患者中,术后1年之内,共有14例发生肠梗阻(13.59%)。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腹部手术史、肿瘤位置、肿瘤TNM分期、术前肠梗阻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较大(OR=1.054)、男性(OR=3.919)、腹部手术史(OR=10.114)、肿瘤位置在直肠(OR=6.599)、TNM分期为Ⅲ~Ⅳ期(OR=5.959)、术前出现肠梗阻(OR=7.455)、手术时间较长(OR=1.041)、手术失血量较多(OR=1.022)为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接受腹腔镜治疗的结直肠癌老年患者术后具有一定的肠梗阻发病风险,部分因素对于该类患者的肠梗阻发生具有影响力,需要在临床工作中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岳晓光黄铁熬韩曙光徐翔宇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肠梗阻失血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