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叙永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圣杰
作品数:
2
被引量:12
H指数:1
供职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肖安平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马骏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宋军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李英斌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彭钢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血管
1篇
血管减压
1篇
血管减压术
1篇
炎症
1篇
炎症因子
1篇
原发性
1篇
原发性三叉神...
1篇
三叉神经
1篇
三叉神经痛
1篇
神经胶质
1篇
神经胶质瘤
1篇
神经痛
1篇
术后
1篇
术后放疗
1篇
司莫司汀
1篇
替莫唑胺
1篇
球囊
1篇
球囊压迫
1篇
微球囊
1篇
微球囊压迫
机构
2篇
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2篇
刘圣杰
1篇
乔冠群
1篇
李凯
1篇
彭钢
1篇
李英斌
1篇
宋军
1篇
马骏
1篇
肖安平
传媒
1篇
中国医药
1篇
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1篇
2024
1篇
2017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或司莫司汀化疗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比较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或司莫司汀化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同时初步评估基因多态性对术后化疗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并经病理学证实为Ⅲ~Ⅳ级的8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放疗联合化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替莫唑胺组(45例)与司莫司汀组(4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包括生存时间、年生存率、肿瘤复发时间、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化疗药物安全性,并分析2组患者肿瘤基因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替莫唑胺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司莫司汀组[(1.83±0.21)年比(1.01±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替莫唑胺组1年生存率高于司莫司汀组[57.8%(26/45)比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组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替莫唑胺组肿瘤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司莫司汀组[(1.51±0.23)年比(0.87±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2组患者化疗期间白细胞计数降低、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肿瘤06_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甲基化和1p/19q杂合性缺失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疗效优于司莫司汀,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肿瘤基因多态性有关。
彭钢
年福甲
刘圣杰
马骏
乔冠群
李凯
宋军
肖安平
李英斌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替莫唑胺
司莫司汀
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研究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各项指标更优(P<0.05)。结论 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理想,可抑制三叉神经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远期效果同微血管减压术相当,但是需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
刘圣杰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炎症因子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