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先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图
  • 2篇脑电
  • 2篇脑电图
  • 1篇预后
  • 1篇潜伏期
  • 1篇重症
  • 1篇重症脑梗死
  • 1篇痫样放电
  • 1篇癫痫
  • 1篇癫痫样
  • 1篇癫痫样放电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梗死预后
  • 1篇急性
  • 1篇急性重症
  • 1篇急性重症脑梗...
  • 1篇间期
  • 1篇梗死
  • 1篇发作间期

机构

  • 2篇川北医学院附...

作者

  • 2篇余巨明
  • 2篇刘先
  • 1篇刘全生
  • 1篇唐飞燕
  • 1篇杨博文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脑电图在急性重症脑梗死预后恢复中的评估价值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急性重症脑梗死预后恢复中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45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比较住院期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善组与未改善组间基线脑电图分级、频谱指标的差异;评价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脑电图指标对预后恢复的预测价值。结果改善组与未改善组Synek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改善组比较,未改善组病灶侧θ/α功率比(TAR)、病灶对侧θ相对功率增大,病灶侧α相对功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余频谱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病灶侧α相对功率对良好预后恢复预测效果不理想,病灶对侧θ相对功率对不良预后恢复预测效果不理想;病灶侧TAR对不良预后恢复预测效果理想,界值为2. 23(特异性为0. 73,灵敏度为0. 87)。结论病灶侧TAR是急性重症脑梗死不良预后恢复的理想预测指标。
刘先刘全生唐飞燕余巨明
关键词:脑电图急性重症脑梗死
脑电图上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与发作性事件潜伏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脑电图上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IEDs)与发作性事件,在癫痫的诊治中有重要意义。而IEDs、发作性事件的检出率与脑电图监测时间有关。
刘先杨博文余巨明
关键词:发作性事件癫痫样放电发作间期脑电图潜伏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