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伟丽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抑郁
  • 3篇抑郁症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D3受...
  • 1篇症状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机制
  • 1篇受体

机构

  • 3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济宁市精神病...

作者

  • 3篇李功迎
  • 3篇武伟丽
  • 1篇高新学

传媒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3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抑郁症低动力症状与多巴胺D3受体基因rs6280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讨抑郁症低动力症状与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以109例具有低动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02例身心健康的志愿者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和基因测序方法...
武伟丽李功迎
关键词:抑郁症多巴胺D3受体基因多态性
抑郁症快感缺失的生物学机制被引量:9
2017年
快感缺失,即体验快乐能力的丧失,或者对愉快刺激缺乏反应,是抑郁症的一个内表型。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关于抑郁症快感缺失的研究进展,了解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包括其对快感缺失的神经解剖学机制、免疫炎症机制及分子遗传方面等。结构和功能影像学研究结果多显示抑郁症的快感缺失与奖赏系统相关的脑区相关,且在执行与奖赏相关任务时,抑郁症患者相关脑区的活性发生了改变;遗传的研究也多基于与奖赏相关神经递质,尤其是多巴胺;免疫炎症及遗传的研究结果也为抑郁症及抑郁症快感缺失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寻求除五羟色胺外的新的作用靶点。
武伟丽高新学李功迎
关键词:抑郁症生物学机制
抑郁症快感缺失与多巴胺D3受体基因rs6280多态性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快感缺失与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以105例具有快感缺失的抑郁症患者为观察对象,95例身心健康的志愿者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DRD3rs6280分型,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验证各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抑郁症快感缺失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间DRD3基因的rs6280位点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_(均)>0.05);观察组间不同程度快感缺失患者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_(均)>0.05);不同基因型之间快感缺失SHA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D3 rs6280单核甘酸多态性与抑郁症快感缺失无关。
武伟丽李功迎
关键词:抑郁症基因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