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德正

作品数:72 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5篇视网膜
  • 35篇网膜
  • 22篇电图
  • 22篇视网膜电图
  • 22篇黄斑
  • 19篇多焦
  • 18篇病变
  • 14篇血管
  • 13篇多焦视网膜
  • 13篇多焦视网膜电...
  • 12篇脉络膜
  • 9篇视功能
  • 7篇血管造影
  • 7篇眼底
  • 7篇诱发电位
  • 7篇造影
  • 7篇正常人
  • 7篇细胞
  • 6篇手术
  • 6篇脉络膜血管

机构

  • 72篇中山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深圳市眼科医...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爱尔眼科医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72篇吴德正
  • 27篇黄时洲
  • 22篇吴乐正
  • 21篇江福钿
  • 20篇文峰
  • 19篇罗光伟
  • 18篇梁炯基
  • 16篇龙时先
  • 11篇高汝龙
  • 6篇刘彩娇
  • 5篇关天芹
  • 5篇马进
  • 4篇姜利斌
  • 4篇张国明
  • 4篇陈红玲
  • 4篇张少冲
  • 4篇陈长征
  • 3篇吕林
  • 3篇李春芳
  • 3篇阎宏

传媒

  • 15篇中国实用眼科...
  • 7篇中华眼底病杂...
  • 5篇眼科学报
  • 4篇眼科研究
  • 3篇Eye Sc...
  • 2篇眼科
  • 2篇眼视光学杂志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眼...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2008(上...
  • 1篇第九届全国临...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9篇2006
  • 8篇2005
  • 13篇2004
  • 8篇2003
  • 7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眼底黄斑功能评估的最新技术发展
吴德正
多焦视诱发电位的双眼对称性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正常人多焦视诱发电位(mfVEP)的双眼对称性。方法应用VERISScience4.0视觉诱发反应图像系统对36名正常人的72只眼进行mfVEP测试,刺激图形为带图形的飞镖盘,对应的视角为25°。图形中有60个小块,每个小块包括4×4个黑白相间的格子,由二元伪随机m-序列控制其黑白翻转形成视觉刺激。结果左右眼各对应象限的P1波潜伏期及振幅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眼同侧视野的潜伏期与振幅的数据差异大于相应视野象限的数据差异。右眼或左眼4个象限组间比较显示双眼各自鼻上与颞下、鼻下象限P1波潜伏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振幅方面仅左眼颞上与颞下象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人双眼mfVEP以视网膜对称性优于视皮层的对称性。
黄时洲胡晓鹏龙时先江福钿罗光伟梁炯基吴德正吴乐正
关键词:对称性多焦视诱发电位正常人
多焦视觉电生理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多焦视网膜电图和多焦视诱发电位是视觉电生理学一项重要新进展,它应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同时测量几十度视野范围内几十到几百个区域的局部视网膜电图或局部视诱发电位,并计算各局部反应的一阶和二阶反应,根据各反应参数分别了解视网膜内外层、视路对应于视野各部位的功能,是近年应用于眼科临床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本研究率先在国内将多焦视觉电生理技术应用于眼科临床,取得下列成果:
黄时洲吴德正余敏忠吴乐正罗光伟龙时先江福钿梁炯基
关键词:眼科多焦视觉电生理多焦视诱发电位视网膜电图电子计算机
遗传性眼底病变的ERG与分子生物学
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 ERG)是一项重要和客观的视功能检测的方法,尤其在遗传性视网膜病变中不仅用于评价视功能变化的特性,而且在某些疾病中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新进展,基因诊断己提...
吴德正
关键词:视网膜电图基因诊断多基因突变
文献传递
多焦视网膜电图中央反应与中心视力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分析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三维地形图中央区振幅密度值与中心视力的相关性,探索其评价客观中心视力的可行性。方法:检测了43只视力正常及117只视力不同程度下降眼,按年龄分成≥50岁和<50岁两个年龄组,分别行mERG和中心视力测定,取三维地形图中央区域(0~1.43deg)振幅密度值,与中心视力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另随机选择40只眼作回归方程的验证。结果:≥50岁和<50岁年龄组中央振幅密度值(Y)与中心视力 (X)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和0.821(P<0.01),两组回归方程分别为:Y=17.523x; Y=18.925x(P<0.01),≥50岁组的回归系数低于<50岁组(t=2.023;P<0.05);实验验证基本符合率分别达70%和65%。结论:mERG三维地形图中央区振幅密度值与中心视力呈正相关性,是评价中心视力的一种有效客观检测手段。
马进吴德正高汝龙梁炯基
关键词:多焦视网膜电图中心视力视力检测
黄斑囊样水肿的多焦视网膜电图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评价黄斑囊样水肿患者于视网膜后极部不同部位的视功能。 方法:应用VERIS 4.0视诱发反应仪检测了黄斑囊样水肿24例27只眼(包括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年龄30~75岁,平均(55.58±13.31)岁,病程均在1年以上;正常对照组为25例29只眼,年龄34~71岁,平均(51.08±9.27)岁。记录后极部26.6°X22.1°视野内103个视网膜区域的一阶反应曲线和三维功能图。 结果: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mfERG的N1波和P1波的潜伏期于全区和6个环区域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迟(P<0.01)。于1、2、3环N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于4、5、6环区平均反应密度无显著性改变(P>0.05),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于全区和6个环区域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mfERG是评价黄斑囊样水肿于视网膜后极部不同部位视功能的有效工具。N1波的反应密度是分析黄斑水肿较好的指标。眼科学报 2003;19:253-256。
吴德正江福钿梁炯基马进罗光伟文峰吴乐正
关键词:黄斑囊样水肿多焦视网膜电图视功能视觉电生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检测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光动力疗法治疗后早期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方法 对 16例 (17眼 )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 ,FFA)及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 (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 ,ICGA)证实患有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eovascular ization ,CNV )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therapy ,PDT)治疗。其中湿性型老年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 ,AMD) 11例 (12眼 )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例 (3眼 ) ,高度近视 2例 (2眼 )。应用美国VERISscienceTM4 0视诱发反应图象系统 ,在PDT治疗前及治疗后 3d、 7d及 3m ,对各患眼 6个环状视网膜区域的N1、P1波潜伏期和平均反应密度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PDT治疗后 7d及 3m ,2只视力明显提高 ,其余各眼视力无改变 ,眼底均未见新的出血。与PDT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 3d、 7d及 3m各环视网膜区域的N1、P1波潜伏期和振幅密度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PDT治疗CNV性疾病早期可稳定黄斑区功能 ,未对视网膜外层组织功能产生损伤。
姜利斌金陈进吴乐正文峰黄时洲吴德正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多焦视网膜电图
兔视网膜细胞间水肿及玻璃体收缩性状改变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玻璃体收缩与视网膜细胞间水肿的相关性。 方法 色素性兔 17只 17只眼 ,激光光凝诱发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后 1个月 ,视网膜血管分布区域作病理观察 ,对出现视网膜细胞间水肿者 ,测定其玻璃体内凝胶比重及重力下伸展度的改变 ,并通过 型胶原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其相关的分子学机制。 结果  RVO后 1个月 ,13只实验眼视网膜出现细胞间水肿 ,占 76 .5 % ;玻璃体出现凝缩、液化 ,收缩性增强 ;玻璃体内 型胶原的 α单链相互交连成大分子的 β和 γ重链结构 ,破坏了胶原支架的稳定性。 结论 视网膜细胞间水肿与玻璃体收缩有相关性 ,玻璃体胶原的相互交连并导致支架稳定性的破坏是其主要原因。
马进吴德正高汝龙顾雄飞文峰
关键词:视网膜细胞水肿黄斑水肿BRB
浅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临床释义被引量:9
2002年
文峰吴德正
关键词: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眼底疾病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中心视野的改变
2008年
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的中心视野改变情况。方法对2005~2006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接受玻璃体手术联合0.25% ICG辅助内界膜剥离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共19例(19只眼),用Octopusl01全自动视野计M2程序观察手术前及手术后2个月、6个月、1年时患者中心10度视野平均缺损(MD)及中心4度平均敏感度(MS)的改变情况。结果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后共有16例裂孔闭合(84.21%)。经多元方差分析16例裂孔闭合的病人手术前及术后2月、6月、1年10度中心视野MD及4度中心视野MS四次测量结果之间的改变情况,趋势图显示术后2个月视野较术前差,随时间延长逐渐有所恢复。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2个月时中心视野较术前变差,随时间延长逐渐接近术前水平。
孙光丽黄时洲黄时洲江福钿吕林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