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 作品数:30 被引量:53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沉降性能与膜污染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8
- 2005年
- 结合连续流小试 ,对膜 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 ,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及其对膜污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 ,该系统内丝状菌大量繁殖 ,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变差 ,SVI值升高 .随之 ,膜过滤压差 (过滤阻力 )平均上升速率有所增加 ,膜过滤周期缩短 .膜过滤压差的“两阶段性 (平缓上升期和加速上升期 )”变化规律趋于明显 ,平缓上升期和加速上升期的膜过滤压差上升速率随污泥SVI值的升高分别呈现下降和上升的趋势 .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对膜污染过程产生明显影响 .电镜观察表明 。
- 王勇孙寓姣黄霞
-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污泥沉降性能丝状菌微生物
- 聚四氟乙烯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大豆蛋白废水被引量:1
- 2003年
- 将聚四氟乙烯膜用于一体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UMBR),对其工艺理论及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观察了膜污染的情况,提出聚四氟乙烯膜在UMBR工艺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 孙寓姣王勇任南琪
-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废水处理
- 丁酸型产氢-产酸发酵细菌pH生态位探讨被引量:8
- 2004年
- 本试验结果认为,细菌在3 86,或4 5>PH>5 3生态位理论。分析原因在于,试验过程中的环境因素———C/N比的降低,氮源物质浓度的提高,相应提高了微生物的合成代谢水平,并且使得细菌发酵过程在pH值较低的环境中,向合成代谢水平较高的丁酸型发酵转变。细菌发生丁酸型发酵是在环境内多种环境因子协同作用下进行的。该试验结果拓宽了前期理论研究中得到的丁酸型发酵生态位范围,为今后相关的理论研究及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 孙寓姣任南琪王勇
- 关键词:生态位合成代谢
- 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沉降性能与膜污染相关性研究
- 本文关于'膜-生物反应器'众多的研究认为,MBR最大的特点是由于膜的高效分离作用,可将微生物全部截留在生物反应器内,并不受活性污泥混合液沉降性能的影响而保持稳定的处理水质,在MBR的试验及工程长期应用实际中,我们发现污泥...
- 王勇黄霞孙寓姣
-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污泥沉降丝状菌膜污染
- 文献传递
- 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的生产性实验被引量:6
- 1999年
- 采用筛选、驯化的工程菌 ,对使用16个月已经失效的GAC进行固定化 ,使之成为BAC ,通过CODMn和浊度探讨了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的可行性。经过近一年的运行 ,BAC的净化效能与新的GAC相当 ,出水CODMn<2.5mg/L,浊度<2.0NTU ,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一年以上 ,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 马放李伟光王宝贞王勇
- 关键词:活性炭固定化生物活性炭使用寿命饮用水
- 中药废水高效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
- <正> 1 废水水质哈尔滨中药二厂排放的污水主要来自各车间的原药洗涤水、瓶罐洗涤水、管道及地面冲洗水、蒸汽冷凝水和处理离子交换树脂的酸碱液中和水等,CDD浓度高达19000mg/L,且可生化性较差,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难以...
- 李建政任南琪刘艳玲王爱杰刘士锐王勇
- 文献传递
-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经济曝气量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8
- 2004年
- 增大曝气量一方面可提高膜面液体循环流速,从而减缓污泥在膜表面的沉积,降低膜污染形成速率;另一方面曝气量的增加也造成污泥粒径分布的变化,使混合液中细小污泥颗粒增多,从而导致膜孔堵塞,引起膜污染速率增加.一定污泥浓度下存在一个经济的曝气量,使得污泥絮体不大量在膜表面沉积,同时也不会产生更多的细小污泥粒子.实验考察了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在不同污泥浓度、不同曝气量下膜污染的发展趋势.实验结果:在污泥浓度为3,6,8和10g/L下的经济曝气量分别为36,72,84,120m3/(m2·h),经济曝气量随污泥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 张传义王勇黄霞李中和
-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浓度膜污染粒径分布
- 膜-生物反应器中微型动物变化与活性污泥状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2
- 2004年
- 近年来出现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是一种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新型工艺。由于该工艺污泥停留时间长、污泥浓度高等特点,与常规活性污泥工艺差距较大,所以对反应器内的生物相监测是研究其处理机理的重要内容。笔者采用处理生活污水的MBR工艺连续流小试运行方式,结合生物学分析方法,对系统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微型动物进行了连续跟踪监测。结果发现,微型动物优势种群及其数量随环境变化而波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按照运行时间的顺序,游动型纤毛虫、红斑瓢体虫、轮虫及累枝钟虫、表壳虫,交替成为优势种群。系统内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后,微型动物种类减少,主要优势种群为轮虫、累枝钟虫、表壳虫。微型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发挥吞食作用以控制系统内活性污泥总量的增长,而活性污泥的状态特性又会反作用于微型动物的生活过程及数量的变化过程。MBR系统中,微型动物与活性污泥整体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
- 王勇孙寓姣黄霞
- 关键词:生活污水微型动物优势种群活性污泥
- 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膨胀对生物相及微生物多样性影响被引量:7
- 2006年
- 针对丝状细菌引起污泥膨胀并对系统运行造成影响的现象,采用处理生活污水的MBR工艺连续流小试运行方式,就丝状菌污泥膨胀对MBR系统的影响进行跟踪考察.对反应器内的生物相监测是研究其处理机理的重要内容,结合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对系统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连续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内随丝状菌污泥膨胀加剧,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微型动物优势种群及其数量随环境变化而波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孙寓姣王勇
-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无脊椎动物优势种群
- MBR系统内丝状菌膨胀的分子生态学解析
- 本文在长期试验运行基础上,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对MBR系统内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发生过程进行了跟踪研究。
- 孙寓姣黄霞王勇
-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丝状菌活性污泥荧光原位杂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