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春
-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西藏春小麦地方品种主要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种质资源潜力,给小麦新品种选育创造条件,对西藏地区768份春小麦地方品种24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穗形、芒形、壳色、粒质、籽粒整齐度、抗倒伏6个形态性状,及生育期、株高、穗长、有效分蘖、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9个农艺性状上均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从中选择具有高产潜力的优良种质资源,并可以根据丰富的性状变异从中选出差异较大的不同种质材料。
- 陈丽华相吉山王燕春李高原马晓岗
- 关键词:春小麦
- 青海省青稞地方品种β-葡聚糖含量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为了给青海省高品质青稞育种提供基础,以26份青海省青稞地方品种为材料,用刚果红法测定了26份青稞的β-葡聚糖含量。结果表明:青海省地方品种的β-葡聚糖平均含量为3.5%,最高品种为红胶泥(4.55%),最低为莫多吉1号(2.9%),这些极端品种都是青稞品种开发中主要的种质资源。
- 陈丽华王燕春
- 关键词:青稞Β-葡聚糖
- 青海省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及育种演化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为给青海省现有小麦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信息,对61份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穗长平均为10.8 m、千粒重平均为37.9 g、穗粒重平均为2.2 g、稀穗(平均10 cm19.4个)的高杆(平均株高104.6 cm)中熟(平均生育期112.0 d)品种。主成分分析显示的4个主成分(产量因子、穗密度因子、粒数因子、粒重因子)的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9.37%,可作为亲本选择的依据。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聚为高产类和密穗类两类,其遗传距离的远近与育种单位和育成地点无必然联系,而引进品种和含有较多地方品种遗传信息的品种与当地育成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较远。总体看来,青海省春小麦育种经历了起步、密穗育种、高产育种和品质育种四个阶段,使品种逐步由密穗型向高产型演化,再由高产型向优质型演化,其中,1994年是高产育种的顶峰时期,2001年以后进入品质育种期。
- 陈丽华相吉山李高原王燕春马晓岗
- 关键词:春小麦农艺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