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云
- 作品数:14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健脾化湿消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及对hs-CRP、Hcy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消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7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化湿消脂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因子水平、肝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4(IL-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4高于对照组,hs-CRP、TNF-α、Hcy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以及谷氨酰转肽酶(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AST、ALT、GGT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湿消脂汤通过调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因子水平,改善肝功能,进而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冉云杨大国胡世平吕锦珍陈文林郑容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烯磷脂酰胆碱
- 柴芪益肝方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柴芪益肝方(CQYG)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方法5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NC)、模型组(Model)、CQYG低剂量组(CQYG-L)、CQYG高剂量组(CQYG-H)、水飞蓟素组(Silymarin),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腹腔注射CCl4橄榄油溶液诱导肝纤维化模型,2次/周,连续8周。从造模当天起,治疗组每天分别灌胃对应的低、高剂量柴芪益肝方和水飞蓟素。8周后处死小鼠,观察肝脏形态,HE、Masson、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和胶原纤维变化,生化法分析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变化,Real-time PCR分析I型胶原(Collagen I)、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TNF-α、IL-6、IL-1β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α-SMA、CollagenⅠ、TGF-β及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对比,CQYG各组和水飞蓟素组肝组织形态、炎症细胞浸润与胶原纤维变化优于模型组;水飞蓟素组和CQYG高剂量组小鼠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QYG高剂量组治疗后,肝组织中TNF-α、IL-6、IL-1β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CQYG各组的肝组织Collagen I、TGF-β、TNF-α、IL-1β基因表达水平以及Collagen I、α-SMA、TGF-β、p-NF-κB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以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显著(P<0.05)。结论柴芪益肝方能减轻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其机制或与其抑制NF-κB介导的炎症通路,下调肝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α-SMA、Collagen I蛋白表达相关。
- 周怡驰晏军胡世平冉云李玲
- 关键词:肝纤维化炎症因子分子机制NF-ΚB信号通路
- 基于生物分子网络调控研究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基于生物分子网络研究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TCMID、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挖掘柴芪益肝方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基于OMIM和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肝纤维化的相关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对PPI进行可视化及拓扑学分析。借助clusterprofile对交集靶点行GO分析以及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dck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柴芪益肝方137种潜在活性成分以及257个对应靶点,肝纤维化相关靶点6807个,其抗纤维化作用可能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1/3/8、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Src、激活子蛋白c-Jun、热休克蛋白HSP90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53抑癌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连环蛋白β1、肝细胞生长因子等靶点有关。柴芪益肝方抗纤维化的靶点显著富集于PI3K-Akt、TNF、IL-17、MAPK/NF-κB、HIF-1α/VEGF等信号通路中。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柴芪益肝方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白藜芦醇、山柰酚、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等对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1/3/8、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Src、激活子蛋白c-Jun、热休克蛋白HSP90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53抑癌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连环蛋白β1等靶点表现出显著性亲和作用。结论柴芪益肝方中槲皮素、白藜芦醇、山柰酚、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等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1/3/8、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Src、激活子蛋白c-Jun、热休克蛋白HSP90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连环蛋白β1、肝细胞生长因子等靶点,参与PI3K-Akt、TNF、IL-17、MAPK/NF-κB、HIF-1α/VEGF等信号通路,调控氧化应激反应、肝脏炎症反应、肝再生等生物过程,最终发挥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 周怡驰晏军胡世平冉云李玲
- 关键词:肝纤维化分子对接
- 胡世平治疗岭南地区脾胃病经验介绍被引量:2
- 2019年
- 胡世平教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南粤最美中医,深圳市劳动模范。胡教授从医33年来,注重临床经验积累总结,熟读中医各家经典著作,先后师从唐祖宣、王琦等国医大师,广纳各家所长.
- 冉云李玲胡世平
- 关键词:脾胃病临证经验
- 基于“肝藏血、血舍魂”理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继发抑郁的病机及治疗被引量:5
- 2023年
- 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缠绵难愈,部分患者容易继发抑郁症,使病情更加复杂。基于“肝藏血、血舍魂”理论在情志疾病中的作用及其病理表现,慢性乙型肝炎继发抑郁症的核心病机为肝血亏虚,血不养魂,最终致肝魂失调。临床诊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辨证加用养肝安魂、补肾安魂、健脾安魂以及重镇安魂之品,可以防治抑郁症,从而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
- 苏晓鹏晏军张潞潞党志博冉云李玲孺胡世平
- 关键词:肝藏血慢性乙型肝炎抑郁症继发病机
- 基于肠-肝轴与肝病实脾理论探讨脂肪肝的发病与治疗思路被引量:13
- 2021年
- 近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肠-肝轴参与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胡世平教授将肠-肝轴和中医肝病实脾理论相结合,探讨脂肪肝的中医发病机理与治疗,指出脂肪肝主要责之肝脾同病,以脾虚调节脂代谢失常为本,肠道菌群失衡属脾虚的微观表现,肠-肝轴或为肝脾同病的病理基础;肝病实脾理论指导脂肪肝治疗的核心在于调脾,其机理或通过调节肠-肝轴,促进恢复肠道菌群稳态和肝功能,以延缓、阻止疾病发展。
- 周怡驰胡世平晏军冉云李玲
- 关键词:脂肪肝肠道菌群肝病实脾
- 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治疗不可切除PLC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系统评价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P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和Google、百度学术,收集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治疗不可切除P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5月27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 4.2.2和Stata 17.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4项RCT,共计5607例患者,涉及8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延长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方面,以TACE+阿帕替尼疗效最优,网状Meta排序前2位的为TACE+阿帕替尼、TACE+索拉非尼;在提高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方面,以TACE+多纳非尼疗效最优,网状Meta排序前2位的为TACE+多纳非尼、TACE+仑伐替尼;安全性方面,以TACE+多纳非尼最优,网状Meta排序前2位的为TACE+多纳非尼、TACE+阿帕替尼。结论TACE+阿帕替尼、TACE+多纳非尼用于不可切除PLC患者的疗效均较好,且以TACE+多纳非尼的安全性最优。
- 卢芬萍邢光艳刘博文李晓斌赵凯冉云吴芬芳胡世平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不可切除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抗血管生成药TACE
- 扶正返真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析扶正返真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效果。方法 68例肝癌介入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对症干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扶正返真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3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7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返真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且安全性高。
- 徐拥建陈文林张云城冉云杨大国
- 关键词:肝癌介入术
- 基于肝气虚证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柴胡干预肝炎的作用机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从肝气虚证角度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柴胡干预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筛选黄芪-柴胡干预肝炎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关键药效分子和核心靶点。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结果:黄芪-柴胡通过升补肝气治疗肝炎患者肝气虚证。经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黄芪-柴胡14个关键药效分子,19个核心作用靶点与其干预肝炎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度值前10的核心靶点能与黄芪-柴胡的关键活性成分形成较稳定的构象,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GO和KEGG结果主要涉及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过程。结论:黄芪-柴胡或通过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素等活性成分作用于Toll样受体、Th17细胞分化、Th1和Th2细胞分化、PI3K/AKT、MAPK、IL-17等信号通路,参与调节氧化应激反应、肝脏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过程,发挥干预肝炎的作用。
- 周怡驰晏军李玲冉云胡世平党志博苏晓鹏
- 关键词:柴胡肝气虚证肝炎分子对接槲皮素
- 柴芪益肝方对肝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柴芪益肝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C57BL/6雄性小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柴芪益肝方低、高剂量组、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腹腔注射15%的四氯化碳橄榄油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从造模第1天起,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其余3组每天分别灌胃低、高剂量柴芪益肝方和水飞蓟素。小鼠处死后,观察肝脏形态,苏木精-伊红、Masson、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和胶原纤维变化,生化法分析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羟脯氨酸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MMP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和柴芪益肝方低、高剂量组小鼠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组织增生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柴芪益肝方低、高剂量组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中丙二醛、羟脯氨酸、α-SMA、CollagenⅠ、TGF-β及TIMP-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呈现剂量依赖性降低,而柴芪益肝方高剂量组SOD、GSH-Px、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5±14)U/mg比(41±11)U/mg、(267±19)U/g比(82±22)U/g、(0.43±0.04)比(0.12±0.01)](P<0.01或P<0.05)。结论柴芪益肝方对肝纤维化小鼠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及肝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TGF-β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等相关。
- 周怡驰晏军胡世平冉云李玲
- 关键词: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