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5
- 供职机构: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体成分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分析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体成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57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组),与同期在本院体检的57例正常绝经女性(对照组),全部入选对象均对其腰椎及全身骨密度进行检查分析,并对其全身的肌肉、脂肪含量与脂肪比例等进行检测分析,观察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全部入选对象的相关检测均完成后,对组间各腰椎及全身的骨密度对比分析显示,研究组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入选对象的肌肉、脂肪含量与脂肪比例等对比分析,也无明显差异(P>0.05);对研究组患者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L1、全身骨密度与肌肉含量表现为正相关性。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存有降低现象,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增加,患者的骨密度与肌肉含量存有相关性。
- 张慧李勇峰林彦杰王辉辉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绝经骨密度
- 替米沙坦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50例。在糖尿病降糖方案的基础上,对照组服用替米沙坦40mg/d,实验组在此方案的基础上加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d,比较替米沙坦与替米沙坦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24h尿蛋白、血脂、BUN、Scr、UA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均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尿酸均明显改善(P<0.05),无出血、溃疡等并发症。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 李永峰张慧
- 关键词:替米沙坦肠溶阿司匹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 无功能性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的变化及激素替代治疗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无功能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变化及替代治疗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的重建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36例无功能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受试者分为3组:A组:垂体瘤完全切除;B组:垂体瘤大部分或部分切除;C组:垂体瘤大部或部分切除并行垂体放疗。放疗在垂体瘤术后1个月开始。根据术后垂体功能进行激素替代治疗,采用激发试验评估垂体功能,包括胰岛素诱发的低血糖试验,TSH刺激试验和GnRH兴奋试验。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半年及1年进行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结果患者于术后1年垂体前叶功能完成了重建。术前GH低下的比例明显高于F、TSH、LH、FSH低下的比例(66.7%VS 22.2%、11.1%、25.0%、30.6%),随访终点时仍显示GH低下的患病率最高(36.1%)。术后F低下的比例低于TSH、LH、FSH低下的患病率(19.4%VS 22.2%、30.6%、30.6%、30.6%)。随访结束时A组患者没有出现垂体前叶功能减退;B组间断出现新的垂体功能的损伤;C组于随访结束时垂体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最高。结论术后进行垂体放疗的无功能垂体瘤患者需要长期进行内分泌功能的评估;而肿瘤完全切除且术后1年没有发生垂体功能减退,则不必长期进行内分泌随访。
- 张彦杰张慧王卿峰韩东祝启海
- 关键词:长期随访
- 双相门冬胰岛素50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 2017年
-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每日3次注射双相门冬胰岛素(BIAsp50-50-50)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T2DM患者60例,由"基础-餐时胰岛素"四针治疗方案,转变为"BIAsp50-50-50"方案,治疗16周,比较FBG和PBG、7点SBGM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的变化、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及患者体质量的改变。结果 (1)治疗后Hb Al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PBG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7点SBGM血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BIAsp50-50-50"方案每日胰岛素总量低于基础+餐时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患者体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后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Asp50-50-50"方案在T2DM治疗中疗效非劣效于"基础-餐时"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减少了注射次数,值得临床推荐。
- 张慧李勇峰陈洁王小青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 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84例应用较大剂量的门冬胰岛素30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盐酸吡格列酮。随访2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的变化。结果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空腹血糖(FPG)、2小时血糖(2hPG)、GHba、FINS、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与时间成正比,治疗6个月后疗效趋于稳定,GPT、GOT、γ-GT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平均较治疗前胰岛素用量减少10%左右)。所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和下肢水肿,两者发生率分别为7.1%和2.3%,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长期注射大剂量胰岛素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的血糖水平。对因脂肪肝而至的肝酶谱的增高有治疗作用,有良好的安全性。
- 李永峰张慧
- 关键词:盐酸吡格列酮门冬胰岛素2型糖尿病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观察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控制围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3例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法与多次皮下注射法(MSII)相比较血糖达标时间早,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胰岛素泵是在围术期间处理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最合理也最符合生理的方法。
- 张彦杰张慧
- 关键词:胰岛素泵糖尿病围术期
- 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
- 2010年
-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应用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CGMS调整胰岛素用量,对照组采用手指血糖监测仪调整胰岛素用量,连续治疗7 d后,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泵治疗7 d后各时间点采血(三餐前、三餐后2 h、凌晨0:00、凌晨3:00)血糖控制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CGMS能全面掌握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优化胰岛素用量调节。
- 李勇峰张慧徐沛
- 关键词:胰岛素输注系统
- 金水宝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CRP和UMA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观察金水宝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良好控制血压、血糖的基础上,实验组加上金水宝胶囊5粒/次,3次/d,对照组不加金水宝胶囊;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24h尿微量白蛋白(UMA)定量、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AI)。结果治疗后实验组IAI显著升高、UMA、CRP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1),TG、TC、LDL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水宝胶囊能明显减少尿蛋白的排泄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李永峰张慧
- 关键词:金水宝胶囊微量白蛋白尿
-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的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旨在了解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的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对其肝肾功、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组40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组20例,使血糖在3-10d内稳定后继续治疗2周,治疗期间监测三餐前、三餐后2h血糖、睡前及夜间3点血糖,治疗后实验室复查上述各项指标,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降糖效果及强化治疗前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种治疗方法空腹及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SⅡ组较MSⅡ组胰岛素用量较少,达标时间较早,血糖波动较少,发生低血糖频次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治疗后血糖下降,C-肽水平上升,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胰岛素分泌指数增加,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且作为强化治疗,CSⅡ较MSⅡ更合适。
- 李永峰张慧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
- 唑来膦酸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评价分析唑来膦酸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 600 mg,1次/d,25羟维生素D 25μg,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钠5 mg静脉注射,治疗周期为1 a。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L_1~L_4及股骨颈的BM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_1~L_4及股骨颈的BMD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L_1~L_4 BM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股骨颈BMD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慧李勇峰王小青陈洁南海歌
-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唑来膦酸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