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
-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恒河猴P21基因在COS-7细胞中沉默位点的验证
- 2015年
- 目的在细胞水平筛选恒河猴P21基因的有效沉默靶点。方法检测COS-7中P21基因的表达水平;设计shRNA并构建P21-RNA干扰慢病毒载体FUGW-TDT-P21shRNA转染COS-7细胞,通过real-time PCR检测沉默效率,并以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到四个有效的靶位,分别位于P21 mRNA的541-561、542-562、215-239、624-648 bp。四个靶位点在mRNA水平的沉默效率分别为(91.82±3.21)%、(82.47±2.48)%、(81.31±2.69)%和(87.35±4.59)%。相应的蛋白表达量为(11.97±0.70)%、(20.22±0.65)%、(23.21±0.63)%和(14.42±0.86)%。结论在细胞水平筛选得到四个有效的P21基因沉默靶点,可用于恒河猴基因沉默研究。
- 李雨函苏静芬张晨石亮刘云波
- 关键词:基因沉默P21基因恒河猴
- 信号肽编码新信号:谷氨酸受体的空间结构信息被引量:1
- 2016年
- 大脑内的神经细胞之间通过微小的特化结构—突触进行信号的交流.当一个神经细胞将它编码的信号传给下级神经细胞时,它会在突触中释放化学信号谷氨酸,一种氨基酸类的神经递质.谷氨酸结合到突触后膜(下级神经细胞)上的谷氨酸受体(一种受体型的离子通道),
- 张晨
- 关键词:谷氨酸受体突触后膜氨基酸类AMPA化学信号
- 狨猴B2m基因沉默位点在细胞水平的验证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在细胞水平筛选狨猴B2m基因的有效沉默靶点,并进行验证。方法查询人源B2m验证过的有效siRNA靶位点序列,与狨猴B2m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选择匹配靶点合成shRNA序列。将体外合成的2条干扰序列分别与慢病毒载体FUGW-TDT连接,构建FUGW-TDT-shb2m干扰表达质粒,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介导下转染293T细胞,转染后48h,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转染细胞中B2m基因mRNA的水平。结果筛选出2个与狨猴完全同源的B2m沉默靶位点,分别位于B2m mRNA的290~310 bp,665~685 bp;B2m两个靶点在转录水平的沉默效率分别为(46.54±7.91)%(P<0.05)和(83.22±4.37)%(P<0.0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成功构建成FUGW-TDT-shb2m重组质粒;在细胞水平筛选得到2个有效的B2m基因沉默靶点;为后续有关介导狨猴B2m基因沉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邓怡晨张晨向志光滕永康刘云波
- 关键词:基因沉默狨猴Β2-微球蛋白短发夹RNA
- 神经递质释放的分子机制被引量:5
- 2019年
- 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主要依赖神经突触进行细胞间信息传递。神经递质从突触前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的相应受体结合,引起受体通道的打开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突触后电信号。到目前为止,对SNARE复合体介导的钙离子触发的神经递质释放分子机制已经有了深入理解,囊泡融合的基本模型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仍有问题没有解决。该文对近年来与神经递质释放分子机制相关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递质释放过程中重要分子的深入解析提供理论依据。
- 陈瑛颀张晨张晨阳小飞
- 关键词:神经递质突触
- 细胞的囊泡运输机制——浅释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013年
- 2013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授予Randy Schekman、James Rothman和Thomas Südhof 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细胞的囊泡运输机制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本文将简述这3位科学家的获奖工作,以及这一发现如何扩展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了解。
- 张晨周专
- 关键词:细胞囊泡运输
-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极早期嗅觉工作记忆的损害特征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极早期嗅觉工作记忆损害特征。方法选用5周龄雄性5XFAD转基因及野生型小鼠各9只,9周龄雄性5XFAD转基因与野生型小鼠各8只,采用嗅觉广度测验进行测试,以嗅觉广度、气味辨别错误数和准确率评估嗅觉工作记忆能力。结果与同龄野生型小鼠相比,9周龄转基因小鼠嗅觉广度明显降低(P<0.05),错误次数明显增高(P<0.05),气味辨别准确率显著降低(P<0.05)。此外,与5周龄转基因小鼠相比,9周龄转基因小鼠嗅觉广度明显降低(P<0.05)。而5周龄5XFAD小鼠的嗅觉广度、错误次数以及气味辨别准确率与野生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9周龄5XFAD转基因小鼠出现显著嗅觉工作记忆损害,提示嗅觉工作记忆损害可能是AD小鼠模型极早期认知损害的敏感指标。
- 张记春黄庚娣孟雪田永路于欣张晨王华丽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工作记忆
- 小鼠海马CA1和CA3神经元基本电生理特性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制备急性小鼠海马脑片,观察并分析海马脑片CA1和CA3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将急性制备的小鼠海马脑片,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技术结合电荷耦合成像系统和脑片膜片钳技术,对小鼠海马CA1和CA3神经元结构特点和电生理特性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海马CA1和CA3神经元立体结构清晰,胞体突起明显,细胞死亡少且容易封接。海马CA1和CA3神经元自发放电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幅度、频率,静息膜电位和峰峰间距,二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去极化脉冲电压与钠和钾离子通道电流密度,步阶脉冲电流与动作电位发放数二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CA1和CA3神经元的一些基本电生理特性存在异同,这结果为记忆和神经疾病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张玉松祝延郭呈斌解敏王烈成张晨
- 关键词:膜片钳技术小鼠脑片海马神经元电生理
- 足底电击诱导树鼠句条件恐惧记忆模型的建立及抹除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索足底电击诱导树鼩条件恐惧记忆模型的建立及抹除方法。方法测定在无刺激条件下,树鼩在明暗箱中的活动规律;然后用梯度刺激实验测定合适的足底电击电压;最后用合适的电压通过足底电击诱导并建立实验组树鼩条件恐惧记忆模型并抹除其记忆。结果正常条件下,树鼩(n=4)在暗箱中的停留时间明显多于明箱中的停留时间(P<0.01);在两明箱中,足底电压梯度刺激实验显示,随着刺激电压的增加,树鼩(n=6)在有刺激的隔间中的停留时间逐渐减少。12 V以后树鼩在有刺激隔间与无刺激隔间的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 V(P<0.05)、16 V(P<0.01)、20 V(P<0.01)];实验组(n=4)暗箱用16 V刺激电压足底电击能够形成明显的恐惧记忆(P<0.001)。在形成明显的恐惧记忆后,在明箱中给予相应的足底电击4 d,实验组(n=4)树鼩在明箱中停留的时间逐渐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树鼩更趋于停留在暗箱中;16V为较为适合的足底电击电压;条件恐惧记忆能够被诱导并且被新的刺激完全抹除。
- 郭呈斌张晨王烈成
- 关键词:树鼩
- 双光子显微镜用于在体监测小鼠视交叉上核Ca^(2+)动态变化的方法学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通过颅底暴露手术联合双光子荧光成像技术实现在体记录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钙离子活动信号并研究其活动规律的新型方法。方法对麻醉小鼠实行颅底暴露手术,通过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对已注射钙指示剂的活体小鼠SCN核团钙信号进行实时动态测定。结果成功建立一套小鼠颅底暴露SCN核团手术方法,术后应用双光子显微镜清晰地检测到SCN核团钙离子荧光信号,也能够实现稳定的在体细胞钙离子成像,并发现不同自发反应细胞中钙离子活动规律差异。结论通过颅底暴露手术,利用双光子显微镜成功实现了实时监测SCN区域神经元钙离子信号。
- 王聪马腾飞张晨王元银王烈成
- 关键词:双光子在体视交叉上核
- 白藜芦醇对培养海马神经元的突触功能活动的调控作用
- 2013年
-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间突触传导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品系24 h内的乳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2周,海马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和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EPSC)。结果对海马神经元分别用含0.67%酒精(对照组)或0.67%酒精和100μmol/L Res(给药组)的正常外液灌流或孵育,两组间海马神经元的mEPSC、mIPSC和eEPSC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100μmol/L Res对正常海马神经元的突触功能活动无调控作用。
- 程娟张玉松李珍张晨刘悦雁王烈成
- 关键词:白藜芦醇海马神经元全细胞记录兴奋性突触后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