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作品数:20 被引量:166 H指数:7 供职机构: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微信小程序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庭康复中的临床效果 2022年 目的探讨微信小程序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庭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3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4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给予家长常规家庭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微信小程序进行综合家庭康复指导.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心理教育评核量表第3版(PEP-3)对两组儿童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估,对比两组家长家庭康复训练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家庭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PEP-3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孤独症相关知识掌握率以及家庭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小程序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庭康复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家长对孤独症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以及家庭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改善康复训练效果. 方立雅 李鑫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家庭康复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平衡控制影响 李鑫动作观察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作用的系统综述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动作观察疗法(AOT)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7月9日公开发表的AOT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作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涉及497例患儿,发表时间集中于近10年,研究包括基于医院且有治疗师监督下开展的AOT和基于家庭且无治疗师监督下开展的AOT,主要评估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作用。试验组进行与日常生活活动相关的动作,对照组主要观看不包括动作的视频片段。每天15~120 min,每周3~5 d,干预周期大多为3~4周。AOT对于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改善作用体现在身体结构与功能、活动和参与两个方面,体现为增加上肢握力、降低肌张力和提高手的灵活性和功能。结论基于医院且有治疗师监督下开展的AOT对于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有改善作用。基于家庭且无治疗师监督下开展的AOT对于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AOT的长期效应需要进一步研究。 蓝诗玲 庞伟 李鑫 李鑫 战玉军关键词:脑性瘫痪 上肢 中国0~6岁儿童脑瘫患病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62 2021年 背景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对儿童脑瘫患病率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缺乏基于较大样本量和较新的儿童脑瘫的流行病学研究。目的了解较新的中国0~6岁儿童脑瘫患病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关于中国0~6岁儿童脑瘫流行病学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15-01-01至2020-01-01。收集纳入文献中调查对象的样本量、调查地区、性别、年龄、患儿例数等信息,并对纳入的文献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患病率进行定量合并,并对性别、年龄等分类指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篇,文献质量均为中等及以上,调查对象共527758例,其中脑瘫患儿102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0~6岁儿童脑瘫总患病率为0.23%〔95%CI(0.17%,0.2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童脑瘫患病率为0.22%〔95%CI(0.14%,0.29%)〕,女童脑瘫患病率为0.12%〔95%CI(0.06%,0.19%)〕;<1、1、2、3、4、5、6岁儿童脑瘫患病率分别为0.21%〔95%CI(0.02%,0.40%)〕、0.20%〔95%CI(0.10%,0.30%)〕、0.19%〔95%CI(0.08%,0.30%)〕、0.21%〔95%CI(0.09%,0.32%)〕、0.13%〔95%CI(0.02%,0.24%)〕、0.20%〔95%CI(0.09%,0.32%)〕、0.32%〔95%CI(0.14%,0.50%)〕。结论中国0~6岁儿童脑瘫患病率为0.23%,性别和年龄段的患病率均表现不同,对于政策制定、临床干预有指导意义,建议依据新的脑瘫分型进行更多横断面研究。 封玉霞 庞伟 李鑫 李鑫 李鑫 卢淑卿关键词:大脑性瘫痪 儿童 患病率 流行病学 META分析 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康复期间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生化指标与运动康复训练的关系。方法 2015年3~11月,24例脑瘫患儿于治疗前测量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尿素,常规运动疗法训练,分别于治疗1周增加运动负荷后和6周后再次测量。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88评分显著增高(t〉7.12,P〈0.001)。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和血尿素均在训练后1周明显升高(P〈0.01);6周后血红蛋白和血尿素基本回到治疗前水平(P?0.05),肌酸激酶有所降低(P〈0.01),但仍高于治疗前水平(P〈0.01)。结论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和血尿素可以反映小周期、阶段康复训练情况,揭示运动训练负荷对脑瘫患儿身体的影响。 王巍巍 庞伟 康贝贝 范艳萍 孙颖 李鑫关键词:脑性瘫痪 康复 肌酸激酶 血尿素 自制脑性瘫痪儿童下肢康复器的研制及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下肢康复器的研制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9月本院收治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和实验组(n=14)。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下肢康复器训练,共3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MFM-88评分及BB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6.124,P<0.001);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329,P<0.05)。结论下肢康复器训练可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杜佳音 范艳萍 李鑫 孙艳秋 庞伟关键词: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 脑性瘫痪儿童的疾病负担现状分析 2023年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童期主要致残性神经系统障碍性疾病,导致患儿运动及姿势等异常,带来沉重的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近年来,需要长期康复的脑瘫儿童给照顾者健康和心理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分析相关各种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并积极干预是改善照顾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从个人、经济、养护和照顾者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综述,揭示脑瘫儿童目前疾病负担及相关研究现状,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张博 张博 李鑫 李鑫 李鑫关键词:脑性瘫痪 儿童 疾病负担 照顾者 体适能训练对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体适能训练对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GDD)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为GDD儿童提供更有效更适宜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2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GDD儿童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纳入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体适能训练,每周3次,每次30min。所有受试者在训练前、训练后进行体适能测试以及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GDD儿童体适能测试、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GDD儿童的体适能测试得分(除BMI)及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体适能测试得分(除身高、体重、BMI)优于对照组(P<0.05),儿童适应商以及各分因子(独立因子、认知因子、社会/自制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363、4.020、3.331、3.338,P<0.01)。结论体适能训练对GDD儿童的适应行为、独立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自制能力均有显著的提高。 俞鑫璐 李鑫 李鑫 张博 蓝诗玲 庞伟关键词:体适能 体适能训练 社会适应行为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移动功能疗效研究 李鑫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痉挛型偏瘫患儿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umulation,LF-rTMS)在痉挛性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The Cochrane Library、Scopus、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23年9月1日公开发表的LF-rTMS在痉挛型偏瘫患儿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并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LF-rTMS对痉挛型偏瘫的上肢功能有一定的康复效果,刺激仅以健侧高频经颅磁刺激启动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式会出现不良反应。对其中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LF-rTMS可显著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站立能力(D区)[MD=1.68,95%CI(1.15,2.20),P<0.001]和走跑跳跃能力(E区)[MD=1.96,95%CI(1.36,2.56),P<0.001];LF-rTMS并不能显著改善精细运动功能[MD=8.38,95%CI(-10.55,27.32),P=0.39],但是可改善精细运动中的上肢关节活动能力(B区)[MD=1.50,95%CI(1.04,1.95),P<0.001]、抓握能力(C区)[MD=1.57,95%CI(1.14,2.00),P<0.001]和操作能力(D区)[MD=1.58,95%CI(1.25,1.92),P<0.001]。结论LF-rTMS对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上肢功能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双侧刺激对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LF-rTMS联合其他干预方法,尤其是限制性诱导疗法,对精细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健侧应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刘梦云 庞伟 李鑫 李鑫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 痉挛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