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峥
- 作品数:28 被引量:33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敌意与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间的中介作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的敌意与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中2008年横断数据,对其中4375名10~21岁在校学生数据进行分析;外化问题和父母教养方式由在校学生报告,父母敌意由家长报告。结果①父母的敌意[(9.18±3.56)分,(8.94±3.18)分]、父亲教养方式(监控、引导、严厉)[(3.39±1.16)分,(3.21±1.02)分,(1.39±0.62)分]及母亲教养方式(监控、引导、严厉)[(3.96±0.97)分,(3.38±0.96)分,(1.37±0.60)分]和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0.23±0.21)分]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308~0.577,P〈0.01)。②父亲的监控、引导和严厉三种教养方式在父亲敌意和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sobel检验为(Z=6.12,5.10,6.36,P〈0.01);母亲的监控、引导和严厉三种教养方式在母亲敌意和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sobel检验为(Z=5.86,6.97,11.84,P〈0.01)。结论在父母的敌意对青少年的外化行为问题的关系中,父母教养方式起中介作用。
- 丛晶郭菲黄峥陈祉妍
-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中介作用
- 家庭-工作交互作用与中年科技工作者睡眠质量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家庭与工作间的交互作用对中年科技工作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工作要求量表和家庭-工作交互作用量表,评估6245名中年科技工作者的睡眠质量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中年科技工作者PSQI均分为5.20±2.94,按照PSQ1=7分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问题的参考界值,27%有睡眠问题。PSQI总分性别差异不显著,45岁后睡眠状况开始明显变差。分层回归分析发现,家庭-工作交互作用对中年科技工作者睡眠预测效果显著。结论:中年科技工作者的睡眠质量较差,家庭与工作间的消极作用会增加中年科技工作的睡眠问题的风险。
- 江兰郭菲章婕黄峥陈祉妍
- 关键词:中年睡眠质量
- 对中学生网络成瘾预防性干预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尝试根据网络成瘾的认知行为模型,针对中学生进行预防性干预,为网络成瘾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自尊、自信与人际关系”、“中学生压力应对”、“健康的使用电脑和网络”为主题,对某中学初一学生47人进行干预,并取该中学初一学生48人作为对照,使用自编问卷、自尊量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前后测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网络成瘾、网络使用相关知识、自编问卷的得分有显著性改善从(14.09±1.58)分提高至(15.54±3.15)分(t=0.923,P<0.01),其趋向网络成瘾的不适当行为也有所减少。结论在中学生这一网络成瘾高危人群中进行预防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对网络成瘾这一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其对网络的正确使用。
- 邓晶易春丽钱铭怡聂晶黄峥
- 关键词:网络成瘾预防性干预中学生
- 电脑游戏成瘾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相关因素比较被引量:19
- 2006年
- 目的:旨在对电脑游戏成瘾和网络关系成瘾两种倾向的相关人格特质、情绪和认知因素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游戏成瘾量表、关系成瘾量表、感觉寻求问卷、成就动机量表、自尊问卷、大学生羞耻量表、贝克抑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自编认知问卷,对北京市184名大学生进行考察。结果:①电脑游戏成瘾的倾向与感觉寻求、成就动机、对人际交往中自我和环境的负性评价以及对个人才智的正性评价这五个方面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01),与羞耻之间的相关也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水平;②网络关系成瘾倾向与自尊、羞耻、外向性三个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神经质的人格特点显示出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两种成瘾倾向在成因和影响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电脑游戏成瘾的病理性倾向更明显,对于大学生的功能损害更严重。
- 黄峥钱铭怡易春丽聂晶邓晶章晓云
- 关键词:人格特质情绪
- 长处与困难问卷父母评和自评的一致性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研究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卷和自评卷应用情况,分析父亲、母亲、青少年三者对SDQ问卷评价的异同。方法:采用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数据,对4644名11岁到21岁的在校学生长处与困难问卷的父母卷和自评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问卷信度、效度总体良好。父亲评与母亲评在多动-注意、同伴关系、亲社会维度上有差异,在青少年早、中、晚期,自评分数普遍高于父母评,父母评和自评在大部分维度上有差异,如情绪症状、行为问题、多动注意三个维度,男生组和女生组结果在同伴关系和亲社会维度上略有不同。结论:长处与困难问卷父母评结果趋于一致,父母评和自评结果在各个维度上普遍存在差异。
- 赵冰黄峥郭菲胡毅陈祉妍
-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问题情绪
- 大学生社会支持稳定性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作用
- 先前的研究主要从社会支持的均值水平出发探讨其与GPA 的关系,对社会支持是否能提高大学生学业成绩存在一定的争论,研究较少考虑社会支持的稳定性对于GPA 的影响.已有研究证明,大学新生需要依据外部资源来有效应对入学适应过程...
- 邓英欣姚翔黄峥
- 关键词:社会支持大学新生核心自我评价
- 适应力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在大学新生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修订Ployhart和Bliese编制的适应力量表(Individual Adaptability Measure,I-ADAPT-M)并分析其在大学新生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修订I-ADAPT-M量表,对1 700名大学新生进行施测,并在1个月后随机抽取其中277名学生施测生活满意度问卷,运用SPSS 18.0以及Amos 4.0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适应力量表中文版包括23个项目,4个维度(危机创新、人际适应、压力耐受、持续学习),4个维度可以解释总方差的45.344%,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验证性因素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四维的量表结构(χ^2=708.80,χ^2/df=3.16,CFI=0.95,NNFI=0.94,RMSEA=0.051,SRMR=0.053).男生在危机创新、持续学习2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人际适应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高中担任过干部的学生在4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0 --5.02,P<0.05),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被试的生活满意度与危机创新、人际适应、压力耐受3个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21-0.26,P<0.01),与持续学习维度相关不显著.结论 适应力量表中文版对于测量大学新生的适应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李宁侯娅琼李宁黄峥
-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力信度
- 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编制适合大学生使用的电脑游戏成瘾量表(CGAI),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对477份来自北京市8所大学大学生的CGAI测试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405份来自北京市5所大学大学生的CGAI测试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33个条目的CGAI问卷,分为4个因素可解释总方差的55.1%,四个维度依次为:依赖/成瘾行为表现维度、情绪唤起维度、功能损害维度、对现状羞耻或不满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4因素模型,其结果为X2/df=2.304;IFI=0.885;CFI=0.884;NFI=0.813;RSMEA=0.057。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r=0.77~0.94)、重测信度(r=0.907,P〈0.001)和效标效度(成瘾组被试CGAI四维度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符合测量学的要求。结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在大学生中使用。
- 聂晶钱铭怡黄峥章晓云邓晶
- 关键词:电脑游戏成瘾量表大学生
- 人际团体辅导对游戏成瘾大学生的干预效果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索以人际互动为主的团体辅导对电脑游戏成瘾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方法:按线索取样,对某大学17名游戏成瘾倾向严重的大学生进行团体干预,并与另外一所大学10名基线水平一致的个体进行对照,在实施团体辅导前后采用电脑游戏成瘾量表及多种情绪与认知问卷进行测量。结果:两组后测分数的协方差检验显示,在为期三周的人际团体辅导后,干预组电脑游戏成瘾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92.6±16.7)vs.(105.9±13.0)],也低于前测(98.9±16.4)(均P<0.01)。团体辅导后,干预组抑郁、焦虑、人际自我负性认知得分均低于对照组[(6.4±7.9)vs.(13.5±5.6),(39.7±6.4)vs.(49.9±10.3),(15.1±4.3)vs.(19.9±3.0);均P<0.01],而自尊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29.3±2.9)vs.(24.6±4.8),P<0.01]。结论:以人际互动为主的团体辅导对游戏成瘾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
- 黄峥钱铭怡朱松沈东郁张智丰
- 关键词:大学生团体辅导干预效果
- 不同录取方式下大学生主观匹配度及其影响
- 2015年
- 对高考录取和高考改革的研究虽然涉及了高校录取的许多方面,但少有研究通过学生在高校当中的表现来反思录取过程。类似的研究多集中在高考分数或是志愿填报方式上,所选择的研究变量多为学生在高校中的学业表现,鲜少有研究针对的是不同的录取方式下学生的对比,也鲜少有研究涉及学生在学业之外的态度与行为。但其实,学生在高校中的态度与行为可能比单纯的学业表现更为重要,因为学生的态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行为,学生的行为又会进一步决定学生的状态,学业表现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体现。
- 聂晶周智清黄峥姚翔
- 关键词:录取方式大学生匹配度志愿填报方式高考录取高考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