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陈东梅

陈东梅

作品数:10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临淄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肿瘤
  • 2篇疗效
  • 2篇宫颈
  • 1篇第一产程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体瘤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囊
  • 1篇多囊卵巢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分泌物
  • 1篇预后

机构

  • 10篇临淄区人民医...
  • 3篇平度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陈东梅
  • 2篇宋萌颖
  • 2篇徐桂军
  • 1篇张建亮
  • 1篇王新斌
  • 1篇王英亮
  • 1篇路世勇
  • 1篇郭树真
  • 1篇朱建友
  • 1篇徐桂平
  • 1篇徐艳玲
  • 1篇赵淑萍
  • 1篇王燕杰
  • 1篇周文亮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04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观察被引量:26
2012年
目的:观察并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8月收治宫外孕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4例,采用甲氨蝶呤肌肉注射,20 mg/次,1次/d,隔天使用5~6次;试验组2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50 mg/次,2次/d,连续使用3 d。疗程结束后对比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2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8%;试验组23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腹痛、包块及阴道流血消失时间以及β-HCG指标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4%;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治疗效果确切,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有效缩短临床症状、β-HCG指标消失及恢复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陈东梅
关键词: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宫外孕保守治疗疗效
高危型HPV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为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该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门诊自愿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妇女2 697例,分别进行HR-HPV-DNA、TCT、HR-HPV-DNA+TCT检查,阳性病例均进行阴道镜活检。结果:2 697例进行筛查的妇女中标本发现异常涂片266例,占9.86%,其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170例,占6.3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74例,占2.7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72例,占2.67%,鳞状细胞癌(SCC)8例,占0.30%。266例TCT检测细胞学异常(ASCUS及以上)标本中高危型HPV阳性162例,HPV感染率60.90%。不同类型标本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显示:ASCUS、LSIL、HSIL各组间的HPV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将高危型HPV检测与TCT检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提高了筛查宫颈病变的准确性。
宋萌颖陈东梅
关键词:高危型HPV检测细胞学检查宫颈病变
64排CT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64排CT在妇科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按研究对象分为4组:卵巢肿瘤31例,宫颈肿瘤44例,子宫肿瘤25例,阴道肿瘤13例。全部患者行超声波、MRI及64排CT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研究64排CT对妇科肿瘤诊断的价值。然后观察44例宫颈肿瘤患者的超声波、MRI、CT检查结果,并与临床病理分期诊断结果作对比分析,研究64排CT对宫颈肿瘤定性及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64排CT对妇科卵巢肿瘤、宫颈肿瘤、子宫肿瘤、阴道肿瘤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依次为:87.1%、88.6%、84.0%、84.6%;对妇科宫颈肿瘤的分期诊断准确率72.8%、检出率为86.4%,对Ⅱb期以上(含Ⅱb期)的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0.0%、检出率为100.0%。64排CT对妇科肿瘤的定性诊断和分期诊断价值均优于超声波和MRI。结论 64排CT图像的分辨率高、直观性强,价格适中,对妇科肿瘤的定性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陈东梅宋萌颖
关键词:64排CT妇科肿瘤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诊断周围型动脉栓塞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周围型肺栓塞(P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7例MSCTPA的患者资料,结合多层面曲面重组成像(CPR)、最大密度投影(MPR)、曲面重组(MIP)等图像后处理手段,分析PPE的MSCTPA的表现。结果检出的188例周围型动脉肺栓塞患者中,孤立性PPE 1例,PPE合并中心型肺动脉栓塞187例。188例患者共检出PPE 1583支,其中,累及亚段1012支,亚亚段PE 473支,亚亚段以远分支PE 98支。结论 MSCTPA能够准确显示PPE的范围及影像表现特征,对诊断PPE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影像学参考价值,是诊断PPE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徐桂军王英亮陈东梅路世勇王新斌张建亮徐艳玲
关键词:肺栓塞血管造影术
笑气阶段性应用于第一产程50例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我院自2001年10月开始开展笑气阶段性应用于第一产程共50例。方法 使用澳大利亚MIDEN公司生产的无痛分娩自控阵痛气体呼吸设备将浓度为50%笑气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置入钢瓶内,钢瓶连接一个能随呼吸而启闭的自动活瓣,然后用螺纹管连接面罩。产妇进入产程,宫口开大1.5—3.0cm,将面罩紧贴产妇口部,宫缩间歇做深呼吸3次,宫缩时移开,反复数次。结果 我们发现可有效软化宫颈,缩短产程,减少难产率。
陈东梅徐桂平赵美风
关键词:笑气第一产程无痛分娩疼痛分娩方式
中西药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患者80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给予传统西药激素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方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2.5%,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排卵征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从而促进排卵,值得推广应用。
陈东梅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中西药结合治疗
CIN患者宫颈、阴道分泌物CA125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CA125在CIN患者宫颈、阴道分泌物中的表达水平与检测价值。方法:选取经活检确诊的CINI患者30例为组1,CINII患者25例为组2,CINⅢ患者23例为组3,选取健康查体的正常生育期妇女40例为组4,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组研究对象的宫颈、阴道分泌物及血清CA125的表达水平。结果:CINⅢ患者宫颈、阴道分泌物CA125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生育期妇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INⅢ患者宫颈、阴道分泌物CA125的表达水平比血清CA125更为敏感,应用宫颈、阴道分泌物CA125检测能提高CINⅢ的检出率。
李振镇王燕杰陈东梅赵淑萍
关键词:CA125宫颈分泌物阴道分泌物CIN
补肾增液汤联合锌硒宝治疗男性不育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陈东梅宋萌英赵美风
关键词:精子质量锌硒宝
螺旋CT诊断颈动脉体瘤一例被引量:2
2003年
徐桂军翟慎国陈东梅周文亮郭树真朱建友单保信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螺旋CT扫描颈总动脉化学感受器肿瘤多中心
ARF6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ADP.ribosylationfactor6,ARF6)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和蓬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及对应癌旁组织共51例,运用qRT—PCR技术检测ARF6mRNA在子宫内膜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RF6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X2检验分析ARF6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RF6蛋白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RF6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ARF6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P〈0.05)及高TNM分期(Ⅲ+Ⅳ期,P〈O.05)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ARF6蛋白表达阴性患者相比,ARF6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ARF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子宫内膜癌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有关.ARF6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有效分子标志物。
陈东梅马宜红李振镇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