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反应蛋白
  • 4篇肺泡
  • 3篇蛋白
  • 3篇血清
  • 3篇支气管
  • 3篇睡眠
  • 3篇哮喘
  • 2篇炎症
  • 2篇支气管肺泡
  • 2篇支气管肺泡灌...
  • 2篇睡眠呼吸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综合征
  • 2篇阻塞性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慢性
  • 2篇C反应蛋白
  • 1篇蛋白酶

机构

  • 13篇延安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王小军
  • 4篇杜延玲
  • 3篇王莉
  • 1篇钱小顺
  • 1篇彭丹
  • 1篇刘东利
  • 1篇张宇祥
  • 1篇马利军
  • 1篇呼彩莲
  • 1篇杨琳

传媒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TEMI患者PCI术后一年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接受急诊PCI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通过电话及门诊等方式按照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1年,记录MACE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66例)和非MACE组(94例)。使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过1年随访,共随访到160例患者,其中66例患者发生MACE,发生率为4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3级、吸烟、高血脂症、糖尿病、PLT及血清NT-proBNP、Scr、IMA(OR:1.010~4.197,均P<0.05)水平是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脂血症(B=1.258;OR=1.279;95%CI:1.137~1.567)、NT-proBNP水平(B=0.972;OR=4.197;95%CI:1.973~10.362)、吸烟(B=0.846;OR=2.330;95%CI:1.125~4.824)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脂血症、NT-proBNP、吸烟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MACE的主要危险因素。
王海晶王小军马利军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良心血管事件NT-PROBNP
实时定量PCR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体的性能比较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基于分子的实时定量PCR方法与常规微生物培养法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体的性能比较。方法通过气管内抽吸物(EAT)与支气管肺泡灌洗(BAL)两种方法采集了我院112例机械通气>48 h的疑似VAP患者的样本,使用常规微生物培养方法与实时定量PCR法对两种样本均进行微生物分析。结果共收集了112份BAL样本,101份ETA样本,主要分离的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将分子生物学方法与常规培养方法进行比较,以常规培养方法作为标准,BAL样本灵敏度为89.5%,特异性为96.7%,ETA样本的灵敏度为73.8%,特异性为95.9%。结论采用基于分子的实时定量PCR法在诊断VAP时,与常规微生物培养法结果没有差异,对VAP中常见的病原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良好的灵敏度。
王海晶王小军
关键词:实时定量PCR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
可溶性CD14亚型、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对脓毒症休克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讨血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脓毒症休克患者55例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42例,同时选择50例健康者,比较3组受试者血sCD14-ST、IL-6、CRP水平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sCD14-ST与肌酐、ICU治疗期间肾脏替代治疗天数、白细胞计数(WBC)、CRP、IL-6、胆红素等临床和实验室参数相关。SIRS、脓毒症休克患者外周血中的sCD14-ST、IL-6、CRP水平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脓毒症休克患者明显高于SIRS患者。ICU治疗第1天,sCD14-ST水平对脓毒症休克病情的预测价值与IL-6、CRP相当;ICU治疗第3天,sCD14-ST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CRP,与IL-6的预测价值相当;ICU治疗第8天,sCD14-ST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IL-6和CRP。sCD14-ST对预后评估价值显著优于IL-6和CRP。ICU治疗第1天,IL-6和CRP对30 d和6个月的病死率具有较准确的预判;ICU治疗第3天,IL-6对30 d的病死率具有较准确评估价值;其他时间点IL-6和CRP的预测能力均不理想(治疗第3天和第8天CRP的AUC分别为0.61、0.66;治疗第8天IL-6的AUC为0.65)。结论:血sCD14-ST、IL-6和CRP水平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在重症监护治疗的第1周具有较高的预测和预后评估价值。与IL-6、CRP比较,血sCD14-ST水平在ICU治疗第1、3、8天对脓毒症休克的预测和预后评估更具有价值。
王小军王海晶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预后评估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
急性狼疮性肺炎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1例
2016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易累及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罹患急性狼疮性肺炎(Acute lupus pneumonia ALP)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 DAH)的发病率极低,仅有2.0%至3.7%,但该病病死率较高,占56%至90%。
杨琳王小军黄晓旗呼彩莲
关键词:弥漫性肺泡出血ERYTHEMATOSUSALVEOLAR多系统损害胸部影像学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哮喘-慢阻肺重叠的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 研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哮喘-慢阻肺重叠(ACO)的关系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7例ACO患者,根据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划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即EOS≥2%)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即EOS<2%)。观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ACO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对比入院基本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指数、病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实验室检验结果,发现非嗜酸性粒细胞组的EOS低于嗜酸性粒细胞组,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R)、D-二聚体及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嗜酸性粒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的住院例数及1年死亡例数,结果发现再住院的比例,嗜酸性粒细胞组的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就1年死亡率而言,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高低与患者再住院率、D-二聚体、NLR、hs-CRP等因素密切相关,提示该指标的检测在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王莉王小军
关键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
典型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典型支气管哮喘(CA)患者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及其亚型细胞的改变,探讨其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CVA患者40例(A组)和CA患者52例(B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C组)。用流式细胞检测三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rived dendriticcells,DCs)、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m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并比较其数量和比例。【结果】C组pDC的数量和比例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mDCs/pDCs的比值明显低于A组和B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及pDC、mDC的数量和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CA与CVA有类似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其可能机制是pDC数量和比例的升高导致Th2细胞增多和Th1/Th2细胞的失衡。
彭丹张宇祥王小军
关键词:哮喘咳嗽树突细胞
基于双气相定量CT探讨不同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炎症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疫病(COPD)患者睡眠质量与炎症水平的相关性,为COPD综合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125例COPD患者:小气道型56例,肺气肿型42例,混合型型27例,比较三种不同表型患者间睡眠质量、炎症水平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E型COPD患者较A型、M型体内表达着更高水平的N%、NLR、hs-CRP,且E型与A型、M型相比,睡眠障碍更加明显。睡眠质量越差,炎症水平越高。结论:不同表型COPD患者睡眠质量与炎症水平存在差异,PSQI评分越高,炎症水平越高,其中肺气肿表型较小气道表型、混合表型患者有着更为严重的睡眠障碍、炎症水平。
栾强强王小军刘东利汪亚亚杜延玲钱小顺
关键词:睡眠质量炎性标志物
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AECB)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病房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71例AECB患者为研究组,根据病情程度分成轻症组(50例)与重症组(21例),选择同期8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CT、hs-CRP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PCT、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PCT、hs-CRP水平高于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AECB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低于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AECB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6(95%CI:0.58~0.75),hs-CRP的AUC为0.71(95%CI:0.63~0.78)。PCT和hs-CRP联合诊断AECB的AUC为0.86(95%CI:0.79~0.92),PCT和hs-CRP联合诊断的价值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血清PCT、hs-CRP是诊断AECB及评估病情的重要实验室指标,对早期检出疾病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王小军杜延玲王海晶
关键词: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TH17细胞平衡及免疫微环境在过敏性哮喘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过敏性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哮喘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哮喘类型,将120例患者分为过敏性哮喘以及非过敏性哮喘两组,每组60例患者,同时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4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受试者外周血中Th 17、Treg、Th2比例以及血浆和诱导痰中IL-17A、IL-4、IL-5、IL-10及IL-18水平。此外测定三组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比例。结果过敏性哮喘组Th17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Treg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Th17比例低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三组间Th2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哮喘组IL-17A、IL-4以及IL-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IL-10及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IL-17A水平低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IL-4水平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IL-17A、IL-4、IL-5、IL-10及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过敏性哮喘组IL-17A以及IL-18水平低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IL-4水平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两组间IL-5、IL-10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哮喘组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组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非过敏性哮喘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哮喘组嗜酸粒细胞比例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0.05)。结论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免疫失衡与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
王莉王小军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免疫平衡细胞微环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构成的重叠综合征(OS)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COPD合并OSAH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3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单纯COPD组(n=64)和OS组(n=59)。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应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者合并OSAHS的危险因素。结果OS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颈围、体质量指数(BMI)、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呈正相关(r=0.774、0.905、0.761,P<0.05);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 1/FVC)、动脉氧分压(PaO_(2))呈负相关(r=-0.597、-0.856,P<0.05)。颈围(OR=3.453,95%CI 2.004~5.948;P=0.000)、BMI(OR=3.467,95%CI 2.268~6.696;P=0.000)、打鼾(OR=5.925,95%CI 2.622~13.386;P=0.000)、吸烟(OR=2.503,95%CI 1.076~5.822;P=0.033)是COPD合并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围增大、BMI增大、吸烟及打鼾均是COPD合并OS的危险因素,而OS患者较单纯COPD患者更容易出现低氧和高碳酸血症。
汪亚亚王小军杜延玲栾强强钱小顺
关键词: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叠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