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素萍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HT)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96例HT合并LV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压、PAPP-A、MMP-9、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PAPP-A、MMP-9、LVMI均较健康组升高,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具有降低HT合并LVH患者血浆PAPP-A及MMP-9水平和逆转LVH作用,推测其逆转LVH的机制与抑制PAPP-A及MMP-9合成、降低血清PAPP-A及MMP-9水平有关。
- 郭素萍王宝玉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妊娠相关蛋白-A基质金属蛋白酶-9
-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MMP-9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AMI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10 mg/d)常规剂量治疗组和瑞舒伐他汀(20mg/d)大剂量治疗组,每组35例。2组均在治疗24 h、12周抽取患者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MMP-9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分别于治疗24 h、20周测量患者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心室舒张早期左房室瓣血流峰值流速/心室舒张晚期左房室瓣血流峰值流速(VE/VA)。结果:2组患者治疗24 h和12周血清hs-CRP、MMP-9水平差值,治疗24 h和20周LVESD、LVEDD、LVEF、FS、VE/VA差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78、12.595、4.813、6.339、6.313、15.148和6.472,P均<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抑制AMI患者的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其效应较常规剂量增强。
- 郭素萍张霞高传玉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
- 苦参碱通过激活JAK2/STAT3通路调节HSP70表达保护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 背景: 本研究的第一部分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苦参碱对心肌I/R的保护作用,通过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及HSP70的变化进一步揭示苦参碱对心肌I/R的保护作用机制。第二部分通过培养原代心肌细胞观...
- 郭素萍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苦参碱STAT3蛋白
- 文献传递
- 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影响的实验研究
- 本文研究了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文章观察分析了动员骨髓干细胞向心梗区迁移、并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能性;动员的骨髓干细胞能否在心肌梗死部位表达;通过肌钙蛋白测定,观察动员的骨髓干细胞在心肌微环境下...
- 郭素萍
- 关键词:心肌梗死骨髓干细胞细胞再生
- 文献传递
- 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痉挛临床特点分析
- 2013年
-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近3年来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痉挛患者86例(年龄〈45岁的青年患者28例),回顾性分析其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情况、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结果青年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痉挛在吸烟、高甘油三酯、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诱发的情况明显多于其他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结论对于青年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多由于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基础上吸烟、高廿油三酯等危险因素所诱发,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临床表现。
- 宋昆鹏石海莉郭素萍黄捷冯艳秦立
- 关键词: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痉挛
- 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69例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初步探讨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间隔穿孔(VSR)的疗效及安全性及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入选2013年10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华中阜外医院心内科行介入封堵治疗的69例AMI后VSR患者。依据术后30 d是否存活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3例)和死亡组(16例)。收集并分析纳入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于术后30 d对院内存活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主要安全性指标为封堵失败发生率及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次要安全性指标为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他非手术操作直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性指标包括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右心导管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SR患者介入封堵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9例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R患者,年龄67(64,71)岁,其中女性42例(60.9%)。全因死亡16例(23.2%),其中院内死亡13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封堵失败4例(5.8%)。成功介入封堵的65例患者中,手术相关并发症共12例(18.5%),其中瓣膜损伤8例(12.3%)。与无并发症患者相比,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较高[5/12比13.2%(7/53),P=0.022]。发生MACE 1例(1.5%),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1.5%),消化道出血2例(3.1%)。成功封堵的65例患者均完成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出院时,56例存活患者完成心功能评估;术后30 d随访时,53例存活患者完成电话随访。出院时及术后30 d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分布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Ⅰ、Ⅱ级患者占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6.8%(43/56)比23.1%(15/65),P<0.001;77.4%(41/53)比23.1%(15/65),P<0.001]。封堵治疗术后患者的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较术前降低,主动脉收缩压(AS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 陈同峰张静高传玉郭素萍叶发民孙子瑞蒋亚鹏程江涛韩宇刘煜昊
- 关键词:室间隔破裂介入封堵
- 细胞因子检测在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及与心肌酶谱的关系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检测在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心肌酶谱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428例患者,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5例为感染组和未合并感染患者191例为未感染组,其他肺部感染患者112例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其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表达的关系。结果感染组血清IL-2、IL-6、Ang-2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经Pearson检验,感染组患者血清IL-2、IL-6、Ang-2和TNF-α水平与血清AST、LDH、CK和CKMB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IL-2、IL-6、Ang-2和TNF-α水平与心肌酶谱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更有助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状况。
- 郭素萍高传玉肖文涛屈永生张静李江叶发民
- 关键词:心肌梗死肺部感染细胞因子心肌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