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翔祥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颌骨
  • 2篇颌骨骨折
  • 2篇下颌
  • 2篇下颌骨
  • 2篇下颌骨骨折
  • 2篇骨折
  • 1篇弹力
  • 1篇牙弓
  • 1篇牙弓夹板
  • 1篇眼眶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引流术治疗
  • 1篇上颌
  • 1篇切口
  • 1篇颧骨
  • 1篇颧骨复合体
  • 1篇钛钉
  • 1篇微型接骨板
  • 1篇联合切口

机构

  • 4篇南阳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孟翔祥
  • 3篇吴龑
  • 1篇张超远
  • 1篇付鹏军
  • 1篇付玉娟

传媒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的效果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观察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接受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预后优良率、手术前后下颌骨骨折稳定性(AF-BF距、AXB角)和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预后优良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AXB角、AF-BF距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的23.26%(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可提高预后优良率和下颌骨骨折稳定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
牛谦云孟翔祥吴龑汤晓雨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骨折稳定性
应用闭合灌洗引流术治疗慢性骨髓炎过程中冲洗管的管理技巧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灌洗引流术在慢性骨髓炎治疗过程中冲洗管的管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病灶清除术后创面持续灌注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86例的资料。结果本组应用冲洗管灌注冲洗,冲洗1周失败的8例治愈4例(50%),冲洗达2周的16例治愈12例(75.0%),3周的24例治愈22例(91.7%),4~6周的38例治愈36例(94.7%)。结论冲洗管的科学管理是保证灌注冲洗达到拔管指征的先决条件,一定阶段内骨髓炎的治愈率与冲洗时间成正比。
张超远付玉娟付鹏军孟翔祥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冲洗管
钛钉颌间牵引固定术联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的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钛钉颌间牵引固定术联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阳市口腔医院收治的8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以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术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以钛钉颌间牵引固定术联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3、6周口腔卫生指标[牙龈指数(GI)、软垢指数(DI)、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PITN)]水平,术前和术后12 h创伤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质醇(Cor)]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周,观察组GI、DI和CPIT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观察组血清NE、Cor和An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术治疗,钛钉颌间牵引固定术联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对口腔卫生指标和创伤应激指标的影响较小。
牛谦云孟翔祥吴龑汤晓雨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创伤应激
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辅助治疗眼眶—上颌—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
2022年
目的:探究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辅助治疗眼眶—上颌—颧骨(OMZ)复合体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6例OMZ复合体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和B组。2组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于此基础上B组接受冠状—睑下缘—口内联合切口辅助治疗,A组接受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辅助治疗。对比2组手术效果、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水平、术后3个月切口瘢痕隐匿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效果优良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中失血量较B组少,手术时长及切口长度较B组短(P<0.05);A组术后1d、3d血清SOD、CAT水平较B组高,血清TNF-α、CRP水平及并发症总发生率较B组低(P<0.05);术后3个月A组瘢痕隐蔽程度、宽度、隆起程度分值均较B组高(P<0.05)。结论:应用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辅助治疗OMZ复合体骨折患者更利于优化围术期指标及切口瘢痕隐匿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少手术创伤。
牛谦云汤晓雨孟翔祥吴龑
关键词:眼眶颧骨上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