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赫坎按蚊种团(双翅目:蚊科)分类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赫坎按蚊种团(Anopheles hyrcanus group)广泛分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目前世界上已报道的赫坎按蚊种团,具有有效学名的为25种。其中一些蚊种被确定为是传播疟疾、淋巴丝虫病和乙型脑炎的重要媒介。然而从形态学角度很难区分赫坎按蚊种团蚊种,随着如杂交实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子系统进化等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该种团的分类格局发生了许多变更。本文罗列了赫坎按蚊种团的最新名录,增加了21世纪新发现的比伦按蚊(Anopheles belenrae)、克莱按蚊(An.kleini)、许氏按蚊(An.xui)和伊朗未定种(An.hyrcanus spIR);将筠连按蚊(An.junlianensis)、八代按蚊(An.yatsushiroensis)和昆明按蚊(An.kunmingensis)作为同物异名归并;对暂时保留的赫坎按蚊(An.hyrcanus)/伪色按蚊(An.pseudopictus)、雷氏按蚊(An.lesteri)/巴拉按蚊(An.paraliae)、克莱按蚊/恩加罗按蚊(An.engarensis)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为赫坎按蚊种团内各蚊种提供明朗的分类地位基础。
- 方圆施文琦张仪
- 用于鉴定赫坎按蚊种团蚊种的多重PCR试剂盒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一种用于鉴定赫坎按蚊种团蚊种的多重PCR试剂盒,包括含有染料的2XTaq PCR Master Mix、无菌双蒸水、1条通用前引物、5条特异性后引物和1个DNA marker;前引物为扩增带足按蚊、赫坎按蚊、雷氏按...
- 方圆张仪施文琦周正斌
- 文献传递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淡色库蚊病原携带现况调查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了解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病原携带现况。【方法】在2017—2018年蚊虫活动高峰期采集淄川区淡色库蚊,通过RT-PCR扩增甲病毒属、黄病毒属、布尼亚病毒属和辽宁病毒目标片段及测序,检测蚊虫所携带的病毒种类及数量,利用Excel软件PooledInfRatev4统计程序通过最大似然法估计蚊虫带毒率,利用MEGA7.0软件对所得病毒NS5基因和E基因核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库蚊黄病毒参考毒株进行系统发生树构建,分析确定病毒的基因型。【结果】从3组淡色库蚊(ZCB10_A22_2、ZCB11_A23_2、ZCC2_A26_2)中扩增得到库蚊黄病毒,蚊媒活动高峰期蚊虫带毒率为5.04‰(95%CI:1.35‰~13.78‰),未检测到甲病毒属、布尼亚病毒属和辽宁病毒。NS5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发现3组病毒与分离自上海的病毒株(MG602497.1)遗传关系最近,相似度为96.83%~97.23%;E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发现3组病毒与分离自日本东京的病毒株(AB262759.2、AB377213.1)遗传关系最近,相似度为97.55%~97.72%。病毒分型为Ⅰ型库蚊黄病毒。【结论】淄川区淡色库蚊携带库蚊黄病毒,应持续开展蚊虫携带病原体监测。
- 张伟方圆张仪施文琦李元元岳志远
- 关键词:带毒率系统进化
- 基于16S rDNA和COⅠ基因的3种血蜱分子生物学鉴定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 利用16S rDNA基因及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gene,COⅠ)基因建立3种形态学特征相近的血蜱属蜱类-长角血蜱、褐黄血蜱及铃头血蜱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探讨它们的系统发生关系。 方法 在上海市动物体表采集寄生蜱,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鉴定后,提取蜱样本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从蜱基因组中扩增16S rDNA及COⅠ基因,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用Mega 6.0软件分别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 结果 3种血蜱中长角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Ⅰ序列与GenBank中的长角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Ⅰ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0%-97.2%,96.9%-98.8%;褐黄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Ⅰ序列与GenBank中的褐黄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Ⅰ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9%-98.3%、87.1%-91.9%;铃头血蜱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来自日本的铃头血蜱(AB819170)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97.5%;3种血蜱16S rDNA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88.0%、87.0%、86.9%,COⅠ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80.4%、80.8%、82.8%。用16S rDNA及COⅠ基因构建系统发生树中,长角血蜱、褐黄血蜱分别与已知的长角血蜱和褐黄血蜱聚在一起,长角血蜱、褐黄血蜱均形成独立的分支。 结论 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能更准确地鉴定蜱的种类,并能更好地了解其系统发育进化关系。
- 刘琴张仪方圆朱丹兰勤娴施文琦
- 关键词:长角血蜱系统发生分析
- 上海崇明发现稻富库蚊(双翅目∶蚊科)的记录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记录上海崇明发现稻富库蚊(Culex inatomii)。方法本研究于2015-2016年的5-11月在上海市崇明区东滩采集稻富库蚊的幼虫和成蚊,进行形态学观察。提取成蚊基因组DNA,PC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Clustal W2软件进行COⅠ序列多重比对。采用MEGA v5.10软件计算稻富库蚊与其同属的凶小库蚊(Cx.modestus)、淡色库蚊(Cx.pipiens pallens)和三带喙库蚊(Cx.tritaeniorhynchus)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4个蚊种的系统进化树。结果共采集稻富库蚊成蚊156只,均为雌蚊;捕捞幼虫36只,实验室羽化后获雌蚊17只,雄蚊19只。形态学观察可见,雄蚊尾器结构中,抱肢基节亚端叶毛分为两组,前组具有2根棒状毛,后组具有1根棒状毛和1根叶状毛,可与其近缘种凶小库蚊区分。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PCR扩增获得约650 bp大小的条带,测序后提交Gen Bank(登录号为KX555565~KX555570)。COⅠ序列多重比对结果显示,稻富库蚊和凶小库蚊COⅠ序列的相似度为96%。两者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和0.011,种间遗传距离达0.047。系统进化树结果可见,4个蚊种聚成单系群,每个种独立为1个分支;稻富库蚊与凶小库蚊的亲缘关系最接近,而与同属其他2个蚊种的关系较远。结论上海崇明发现稻富库蚊。
- 方圆施文琦张仪胡求安周正斌吴嘉彤张亮亮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淡色库蚊kdr等位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了解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季节消长趋势及蚊虫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kdr)相关钠通道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方法于2017-2018年蚊媒活动高峰期,使用诱蚊灯法对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进行蚊虫种群和密度调查,提取淡色库蚊DNA,通过PCR检测kdr等位基因突变类型和频率。结果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共捕获830只蚊虫,包括淡色库蚊、骚扰阿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6种,其中淡色库蚊占83.13%,密度为12.32只(/台·夜);淡色库蚊全年密度监测曲线呈双峰趋势,高峰出现在6月和9月。在kdr基因1 014 位点共检测发现5 种kdr 等位基因类型,包括TTA(75.71%)、TTT(10.00%)、CTA(5.71%)、TCA(4.29%)、TTC(4.29%),同时发现2种核苷酸非同义突变,即亮氨酸(L1014)突变为苯丙氨酸(L1014F)、丝氨酸(L1014S)。罗村镇、太河镇两地淡色库蚊kdr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10.53%、4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8.559,P = 0.003)。结论淡色库蚊为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优势蚊种。本研究首次在淡色库蚊中检测发现CTA、TTC两种kdr 等位基因突变,kdr 基因型呈多态性。
- 张伟方圆张仪施文琦李元元岳志远
- 关键词:淡色库蚊种群密度基因型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