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振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岛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天然多孔活性煅烧骨的制备及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5
- 1997年
- 天然多孔活性煅烧骨的制备及动物实验研究董玉峰侯希敏*刘永辉崔海岩吕振华自Urist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ien,BMP)诱导成骨的理论问世以来,各国学者在骨移植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1〕。由于BM...
- 董玉峰侯希敏刘永辉刘永辉吕振华
- 关键词:煅烧骨动物实验TBC
- 腰椎间盘内弹性蛋白分布的观察与定量分析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研究弹性蛋白在正常与突出腰椎间盘内的分布变化和形态学改变 ,探讨椎间盘不同部位弹性蛋白分布与椎间盘功能的关系以及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原因。方法 :扫描电镜观察成人正常与突出腰椎间盘内不同部位弹性蛋白的分布。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量椎间盘内相应部位弹性蛋白含量。结果 :弹性蛋白仅占正常椎间盘干重的1 92 7%± 0 2 47% ,存在于椎间盘各部位 ,从椎间盘浅部到深部、从纤维环周缘到髓核内部 ,弹性蛋白纤维密度逐渐降低 ,含量逐渐减少。突出椎间盘弹性蛋白纤维密度降低 ,含量明显减少 ,仅占椎间盘干重的 0 945 %±0 492 % ,尤以纤维环深部降低明显 ,弹性蛋白纤维上出现磨损、裂隙、不规则空洞等。结论 :弹性蛋白纤维参与了腰椎间盘框架的构成 ,在腰椎间盘内含量少 ,分布不均匀 ,与椎间盘的功能密切相关。突出椎间盘弹性蛋白的含量减少 ,其分布改变及病理形态学改变 ,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突出的重要物质基础。
- 邱玉金胡有谷张金兰吕振华陈伯华
- 关键词:腰椎间盘弹性蛋白病理生理学
- 腰椎间盘弹性蛋白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24
- 1998年
- 为探讨腰椎间盘退变及突出的原因,本实验采用氢氧化钾—胶原酶消化方法处理胎儿和成人正常与病理腰椎间盘及部分终板软骨、软骨下骨,对其内弹性蛋白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从形态学上对弹性蛋白结构、弹性蛋白纤维在椎间盘内的排列分布变化与椎间盘功能、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显示:(1)直径为0.1~0.2μm原纤维是弹性蛋白基本结构单位。(2)弹性蛋白纤维参与了腰椎间盘的框架构成,在椎间盘各部位都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匀。腰椎间盘浅层部分弹性蛋白纤维穿过终板固定于椎体松质骨骨小梁上,是椎间盘和相邻椎体的连接成分之一。(3)胎儿弹性蛋白是未成熟蛋白;随着年龄增长,正常椎间盘弹性蛋白纤维由成熟、密集逐渐变稀疏、变硬。(4)病理椎间盘弹性蛋白纤维密度降低,尤以纤维环深层降低明显;纤维形态上出现磨损、裂隙、不规则空洞、断裂等。实验提示,弹性蛋白是椎间盘重要的组成成分,与胶原及终板构成密闭的弹性容器,完成椎间盘对外力的缓冲作用。弹性蛋白纤维密度的降低、分布的改变以及形态学的破坏性改变,是椎间盘退变的基础,可能是其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 邱玉金胡有谷夏精武吕振华陈伯华
-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退变腰椎
- 全文增补中
- 胆囊收缩素cDNA探针制备及其在癫痫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 1999年
- ①目的 制备胆囊收缩素( C C K)c D N A 探针,并以此探针检测遗传性听源性癫痫易感大鼠癫痫发作后脑内 C C Km R N A 表达。②方法 将含0.5kbp Rat C C Km R N A 的质粒 P U C13 扩增、回收和纯化,用随机引物标记法,得到地高辛精( Dig)标记 C C Kc D N A 探针。用原位杂交技术,对癫痫发作后大鼠海马和大脑皮层 C C Km R N A 表达进行研究。③结果 C C Kc D N A 探针标记效率为50m g/ L;遗传性听源性癫痫易感大鼠癫痫发作后脑内 C C Km R N A 表达显著增加。④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 Dig C C Kc D N A 探针,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原位杂交实验证实, C C K 参与了癫痫发作过程。
- 倪宏唐明徐珞吕振华
- 关键词:癫痫发病机制胆囊收缩素CDNA探针
- 活性煅烧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3
- 1997年
- 目的:验证煅烧骨是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理想载体。方法:将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自制煅烧骨按1∶20的重量比例,组成活性煅烧骨,植入兔尺骨骨缺损处,术后14、28、56、84天时进行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新骨生成量观察及降解率测定,并应用于临床。结果:动物实验揭示该复合体具有良好的填充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临床应用53例病人,42例随访19个月~3年,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自制煅烧骨是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理想载体。活性煅烧骨有高效的诱导成骨能力,无免疫排斥反应,且来源丰富,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侯希敏刘永辉崔海岩董玉峰吕振华
- 关键词:煅烧骨骨形态发生蛋白骨缺损骨移植
- 腰椎间盘 Ⅵ 型胶原的定量分析被引量:6
- 1997年
- ①目的探讨Ⅵ型胶原在椎间盘的生理和退变过程中的作用。②方法对正常椎间盘及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总胶原及Ⅵ型胶原进行定量分析。③结果病理纤维环与髓核的总胶原含量均较正常样本升高(t=3.36,10.18,P均<0.01)。正常椎间盘中Ⅵ型胶原约占其干重的1.0%,纤维环胶原总量的1.7%和髓核胶原总量的4.0%,病理纤维环及髓核中Ⅵ型胶原的含量较正常椎间盘明显降低(t=6.65,9.21,P均<0.01)。④结论Ⅵ型胶原是Ⅰ,Ⅱ型胶原即间质胶原与软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桥梁,可能是控制胶原纤维形成的重要因素。Ⅵ型胶原与椎间盘结构及功能的稳定性有关。
- 彭新生胡有谷吕振华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腰椎
-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提取、纯化及诱导成骨的实验报告被引量:1
- 1996年
- ①目的提取、纯化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并验证其异位诱导成骨的活性。②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提取并纯化出BMP,植入家兔肌肉和豚鼠颅骨中进行动物实验研究。③结果植入BMP组,14d即有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成软骨细胞;第21,28天形成软骨和骨组织。成年豚鼠颅骨缺损修复实验中,植入BMP后第28天即有骨痂生成,84d时颅骨缺损修复完整。
- 刘永辉侯希敏吕振华吕振华崔海岩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纯化诱导成骨动物实验
- 活性煅烧骨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1997年
- 把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按1∶20的重量比例,与煅烧异种松质骨(TrueBoneCeramic,TBC)组成活性煅烧骨(BMP/TBC复合物),经动物实验揭示该复合体具有良好的填充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临床应用53例病人,48例随访8个月~3.5年,平均18.6月,均取得满意疗效。作者认为自制煅烧骨是理想的载体。活性煅烧骨(BMP/TBC复合物)具有高效的诱导成骨能力,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来源丰富,易于大量加工贮存,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侯希敏刘永辉崔海岩董玉峰吕振华
- 关键词:煅烧骨骨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