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聪聪
- 作品数:2 被引量:75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NaCl胁迫对银杏幼树组织解剖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研究银杏的耐盐生理机制对于选育优良耐盐品种、扩大盐渍化区域种植面积及解决融雪剂等盐分影响生长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方法】本试验利用条件控制法研究0、0.2%、0.4%、0.6%、0.8%、1.0%NaCl处理对3年生银杏幼树生长、组织解剖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生产提供依据和指导。【结果】在盐胁迫64 d,0.2%~0.8%NaCl处理组幼树存活率为100%。0.2%处理组株高、地径相对生长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0.6%~1.0%处理组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5),说明该品种幼树可在0.2%盐处理(盆土实测盐含量0.44%)下保持良好长势。从非损伤扫描电镜观测结果发现,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布、闭合时间和程度不均匀,保卫细胞明显下陷,副卫细胞高高隆起;叶片角质层增厚,叶表面包被一层管状蜡质晶体;茎薄壁细胞中可见大量盐簇晶体,而根和叶柄中则很少见,这些特征表明银杏幼树具有一定耐盐和储盐能力且盐分可能主要储存在茎部。银杏幼树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呈双峰型,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后升、气孔限制值(Ls)呈先升后降趋势,且胁迫2 d 0.2%处理组Pn的峰值和谷值分别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1)。随着胁迫时间延长,Pn呈降低趋势,Gs、Ci和Tr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0.2%处理组Pn在胁迫前35 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此后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可能是由气孔限制所致。0.4%~1.0%处理组的Pn胁迫期内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胁迫前期(2~7 d)中等浓度(0.4%)处理组Pn降低以气孔限制为主,高浓度(0.6%~1.0%)以非气孔限制为主;而在胁迫1 d和胁迫后期(35 d以后) 0.4%~1.0%处理组均以非气孔限制为主,这可能是胁迫当天银杏的应激响应以及高浓度盐使银杏叶肉细胞光合活性下降所致。【结论】银杏具有一定耐盐性,
- 赵海燕魏宁孙聪聪白宜琳郑彩霞
- 关键词:银杏幼树盐胁迫光合作用
- NaCl胁迫对银杏幼树渗透调节物质及脯氨酸代谢的影响被引量:63
- 2017年
- 以盆栽的三年生银杏幼树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后银杏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脯氨酸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以探索银杏幼树耐盐机制。结果表明,NaCl处理显著影响幼树的生长;0.4%NaCl处理的银杏幼树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的升高和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在盐胁迫后期显著增加,对银杏耐盐能力起主导作用;在NaCl胁迫下,?~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鸟氨酸-δ-氨基转移酶(δ-OAT)和脯氨酸脱氢酶(ProDH)协同作用促进了脯氨酸含量的积累。在此过程中,脯氨酸合成前期以谷氨酸(Glu)途径为主,后期以鸟氨酸(Orn)途径为主。由上可知银杏可通过积累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进行渗透调节以抵御NaCl胁迫。
- 孙聪聪赵海燕郑彩霞
- 关键词:银杏NACL胁迫脯氨酸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