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明
-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洞庭湖大气氮湿沉降的时空变异被引量:17
- 2018年
- 为研究洞庭湖大气氮素湿沉降的时空变化规律,于2016年1—12月对洞庭湖不同生态区的4个监测点的湿沉降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采桑湖(CSH)、断港头(DGT)、蒋家嘴(JJZ)3个监测点的全年大气氮湿沉降量分别为49.9、38.7和90.9 kg·hm^(-2),其中NO_3^--N沉降量分别占30.3%、25.8%和33.1%,NH_4^+-N沉降量分别占32.9%、41.7%和51.1%,DON沉降量分别占36.8%、32.5%和15.9%;沅江(YJ)监测点7—12月的大气氮湿沉降量为19.0 kg·hm^(-2),NO_3^--N、NH_4^+-N和DON分别占62.2%、25.1%和12.7%,除YJ监测点外,其他各监测点NH_4^+-N沉降量高于NO_3^--N沉降量.湿沉降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而湿沉降浓度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在CSH、DGT和JJZ监测点,湿沉降量均在春季最高,分别占全年总沉降量的54.4%、60.2%和49.7%,JJZ监测点在各个季节的总氮沉降量均高于CSH和JJZ监测点.
- 刘超明万献军曾伟坤王强张颖
- 关键词:洞庭湖大气氮沉降不同生态区湿沉降
- 北京地区典型落叶阔叶乔木叶片含氮量和δ^(15)N值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3
- 2017年
- 为探究植物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和对这部分氮素的来源指示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地区198个采样点,典型落叶阔叶乔木杨属(Populus)和柳属(Salix)植物叶片进行采样,测定其叶片样品含氮量和δ^(15)N值。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杨属植物叶片含氮量为16.5—38.6g/kg,平均(24.0±4.0)g/kg;柳属植物叶片含氮量为17.2—36.2g/kg,平均(25.9±4.1)g/kg。研究区域范围内杨属、柳属植物叶片的含氮量均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对角线型分布,与该区域大气氮沉降的空间变异相吻合。由于研究区域范围内气候因子无明显的变异,植物叶片的含氮量变化反应了大气氮沉降对植物元素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和植物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北京地区杨属植物叶片δ^(15)N值为-3.95‰—8.10‰,平均(1.15±2.48)‰;柳属植物叶片δ^(15)N值为-3.04‰—9.73‰,平均(2.31±2.60)‰。杨属和柳属植物叶片的δ^(15)N值均呈现出西北高、中部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与叶片含氮量空间分布趋势相反。中部城区较高的δ^(15)N值反应了交通污染对大气含氮化合物增加的影响;西北部较高的δ^(15)N值反应了该区域受人为活动排放源的影响较少,自然的氮循环是其较高δ^(15)N值的主要原因;东南部较低的δ^(15)N值则有可能是由农业活动和交通共同作用的结果。
- 刘超明唐美庆马坤刘星韵于涵张颖
- 关键词:叶片含氮量大气氮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