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 作品数:18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特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实施限制性补液策略的临床观察
- 王磊
- 严重烧伤并发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和真菌感染一例被引量:4
- 2018年
- 2016年6月2日,笔者单位收治1例热铅渣严重烧伤合并休克患者,行抗休克、重症监护及抗感染、脏器保护等治疗。伤后16 d,患者进食饺子后出现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补充血浆及白蛋白,静脉输注奥曲肽抑制肠液分泌、广谱抗生素抗感染,行腹腔穿刺引流,丹参酮ⅡA磺酸钠改善肠道微循环,乌司他丁减轻炎症反应,生长抑素减少肠道出血,伏立康唑抗真菌感染,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治愈出院。在危重症患者中胃肠道既是脓毒症的始动器官,又是脓毒症过程中最易受损的靶器官之一,此病例提醒我们严重烧伤患者胃肠道管理的重要性。
- 赵孝开娄季鹤冯新献吕涛李树仁李延仓王磊张建刘冰
- 关键词:烧伤真菌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
- 严重烧伤并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脓毒症的救治体会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总结25例严重烧伤并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脓毒症的救治经验,进一步提高对严重烧伤并发CRKP脓毒症的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所收治的烧伤面积>50%TBSA的大面积严重烧伤救治过程中并发CRKP脓毒症的患者25例,对创面处理、感染控制、脏器保护、免疫调理及营养支持等进行总结。结果25例患者经积极创面处理,早期进行切削痂植皮手术封闭创面;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应用脏器保护药物,积极保肝、护肾、营养心肌,对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及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对出现免疫抑制的病例及时应用免疫调理药物治疗并逐步增加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23例患者成活,未进行上述治疗的2例患者死亡。结论对于严重烧伤并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脓毒症的救治,尽早去除感染源、封闭创面,合理选择抗生素,保护脏器功能,免疫调理以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 王磊李晓亮娄季鹤李延仓赵孝开张建李琰光
- 关键词:严重烧伤脓毒症
- 成功救治危重烧伤并发窒息和心搏骤停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一例被引量:1
- 2020年
- 2017年3月14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例30岁男性危重烧伤并发窒息、心搏骤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休克期在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行限制性补液,行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吸入性损伤及肺部感染,悬浮床及翻身床交替应用平衡脑水肿和肺部感染治疗需要,针对性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多次行手术切痂植皮后,患者创面全部愈合、肺部感染痊愈,伴重度意识障碍出院。窒息、心肺复苏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系危重烧伤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此类患者临床治疗难度大,应高度重视。
- 李晓亮肖宏涛张建李琰光叶向阳赵孝开王磊冯可田社民娄季鹤夏成德李延仓
- 关键词:烧伤窒息心肺复苏术
- 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治疗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的效果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治疗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7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8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连续性血浆滤过组,每组各43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治疗,连续性血浆滤过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后第2天应用血液滤过器、血液净化机、血浆分离器进行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尿素氮、血肌酐、中性粒细胞CD64、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治疗后28 d病死率。结果(1)连续性血浆滤过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38/4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5.12%(28/43),χ2=6.515,P=0.018。(2)连续性血浆滤过组患者治疗后WBC、尿素氮、血肌酐、中性粒细胞CD64、PCT和CRP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t=6.305、4.420、18.537、13.435、12.975、14.234,P〈0.05)。2组患者治疗后WBC、尿素氮、血肌酐、中性粒细胞CD64、PCT和CRP明显低于治疗前(t=9.459、9.130、25.438、35.467、23.471、23.601、3.802、5.662、12.067、25.694、20.720、12.437,P〈0.01)。(3)治疗后28 d,连续性血浆滤过组患者病死率为6.98%(3/43),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5.58%(11/43),χ2=5.460,P=0.023。结论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治疗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效果显著,可减轻由炎症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预后良好。
- 吕涛王磊刘冰娄季鹤李晓亮李彦仓李树仁
-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炎症反应
- 严重烧伤休克期应用缩血管药物时机探讨-附3年122例患者分析
- 娄季鹤王磊李晓亮吕涛
- 严重烧伤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的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住院病房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严重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113例符合纳排标准患者将通过连续血培养明确KP血流感染患者纳入感染组,将其余患者纳入非感染组。统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烧伤原因、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置管部位和导管留置时间。使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检出KP耐药性进行鉴定。结果 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性别、年龄、烧伤原因、机械通气、置管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烧伤总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Ⅲ度烧伤面积、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总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Ⅲ度烧伤面积、导管留置时间均是导致严重烧伤患者发生KP所致BS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培养检出KP对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耐药率均为100.00%,对阿米卡星(75.22%)、头孢哌酮舒巴坦钠(66.32%)、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针(60.87%)、美罗培南(60.87%)耐药率较高,对替加环素(4.35%)和多黏菌素B(0.00%)耐药率较低。结论 烧伤总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Ⅲ度烧伤面积和导管留置时间是导致严重烧伤患者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检出KP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有较高耐药率,替加环素及多黏菌素耐药率较低,建议选用替加环素或多黏菌素类为基础的联合抗感染方案进行治疗。
- 王磊曹大勇张建李延仓娄季鹤夏成德李晓亮
- 关键词:严重烧伤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 危重烧伤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危重烧伤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8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危重烧伤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其中男61例、女27例,年龄26~74岁。统计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部位和病原菌检出情况。依据入院后28 d内的生存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63例)和死亡组(25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体重、烧伤总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情况、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以及伤后入院时间等基本资料与伤情,入院后24 h内检测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葡萄糖、肌酐、尿素氮、D-二聚体、半乳甘露聚糖(GM)、1,3-β-D葡聚糖和肌酸激酶等血生化指标水平,治疗过程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手术植皮>2次等有创操作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入院后1、3、7、14 d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乳酸、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感染指标水平,治疗过程中病原菌检出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Bonferroni校正。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危重烧伤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创面(67例)和血流(46例),感染的真菌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属真菌(58株),病原菌混合感染者共30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合并吸入性损伤和高血压比例均明显升高(t=2.11,χ^(2)值分别为6.26、9.48,P<0.05),其余基本资料和伤情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
- 李琰光昌帅磊谢江帆叶向阳王磊李延仓李允李晓亮
- 关键词:烧伤侵袭性真菌感染
- 严重烧伤建立人工气道后气道梗阻识别与急救对策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总结严重烧伤建立人工气道后气道梗阻识别与急救对策,以期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严重烧伤建立人工气道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伤后立即给予吸氧、雾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伤后则先总结气道梗阻的原因,对气道内压力过高,呼吸机不能有效通气则考虑给予支气管镜检查等综合改善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气道再次梗阻发生率,吸痰、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呼吸、脉搏,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量(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相关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30.1±9.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1.4±1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77,P=0.032);对照组气道再次梗阻发生率为41.18%,观察组为1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6,P=0.011);对照组吸痰、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7.06%、41.18%、64.71%、58.82%,观察组分别为11.76%、11.76%、17.65%、17.6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呼吸、脉搏分别为(89.68±8.45)%、(92.34±6.82)mmHg、(95.46±5.62)次/min、(95.46±5.62)次/min;观察组相对应分别为(95.34±7.23)%、(98.94±5.23)mmHg、(78.34±7.23)次/min、(16.46±1.67)次/min,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对照组治疗后FVC、FEV1、PEF分别为(3.01±0.61)、(2.24±0.81)、(7.11±1.41)L;观察治疗后相对应分别为(4.11±0.32)、(4.11±0.32)、(8.21±1.52)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早期气道梗阻识别并及时有效地通畅呼吸道能降低严重烧伤建立人工气道后气道梗阻的发生率,缩
- 李延仓张建王磊赵孝开李晓亮娄季鹤
- 关键词:烧伤气道阻塞急救
- 远红外线烤灯照射与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烧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究远红外线烤灯照射与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烧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4例烧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22例。对照组施行远红外线烤灯照射+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观察组施行远红外线烤灯照射+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健、患侧下肢周径差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22/22)远高于对照组72.73%(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健、患侧大腿、小腿周径差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健、患侧大腿、小腿周径差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烧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予以远红外线烤灯照射与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下肢肿胀,提高生活质量,效果较为显著。
- 吕涛张伟娄季鹤赵孝开刘冰王磊李彦仓李树仁张建
- 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烧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