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文江

作品数:407 被引量:3,404H指数:37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4篇期刊文章
  • 144篇专利
  • 21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2篇农业科学
  • 1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6篇理学
  • 6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5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5篇小麦
  • 124篇遥感
  • 88篇冬小麦
  • 63篇作物
  • 47篇冠层
  • 39篇光谱
  • 39篇反演
  • 36篇锈病
  • 35篇条锈病
  • 33篇图像
  • 32篇叶面
  • 32篇叶面积
  • 31篇遥感监测
  • 31篇植被
  • 30篇小麦条锈病
  • 29篇叶面积指数
  • 28篇高光谱遥感
  • 27篇叶片
  • 25篇植被指数
  • 24篇叶绿

机构

  • 260篇国家农业信息...
  • 112篇安徽大学
  • 46篇北京师范大学
  • 42篇中国科学院
  • 33篇安徽农业大学
  • 32篇中国科学院遥...
  • 18篇浙江大学
  • 18篇中国农业大学
  • 1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0篇西安科技大学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山东科技大学
  • 6篇内蒙古农业大...
  • 6篇北京农业信息...
  • 5篇扬州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北京农产品质...
  • 4篇江苏省农业科...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407篇黄文江
  • 109篇黄林生
  • 98篇赵春江
  • 92篇刘良云
  • 90篇赵晋陵
  • 90篇张东彦
  • 66篇梁栋
  • 59篇宋晓宇
  • 57篇杨贵军
  • 46篇李存军
  • 39篇徐超
  • 36篇顾晓鹤
  • 34篇徐新刚
  • 32篇翁士状
  • 29篇马智宏
  • 27篇杨小冬
  • 23篇黄义德
  • 18篇孙刚
  • 17篇张竞成
  • 17篇郑文刚

传媒

  • 64篇农业工程学报
  • 34篇光谱学与光谱...
  • 15篇遥感技术与应...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遥感学报
  • 9篇麦类作物学报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红外与激光工...
  • 3篇作物学报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遥感信息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测绘科学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计算机与农业
  • 2篇玉米科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年份

  • 18篇2023
  • 9篇2022
  • 16篇2021
  • 9篇2020
  • 15篇2019
  • 10篇2018
  • 11篇2017
  • 9篇2016
  • 18篇2015
  • 12篇2014
  • 22篇2013
  • 20篇2012
  • 31篇2011
  • 36篇2010
  • 26篇2009
  • 24篇2008
  • 28篇2007
  • 11篇2006
  • 24篇2005
  • 24篇2004
4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尺度冬小麦氮素遥感监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该文以航空影像、地面冠层光谱数据及同步观测的植被生化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冬小麦冠层氮素监测的遥感方法。该方法应用于Lukina变量施肥模型,研究了基于遥感影像变量施肥量的计算方法。为实现以上目标,首先采用矩匹配和反射率转换方法,对获取的机载实用模块化成像光谱仪(OMIS)影像进行辐射校正;然后结合航拍相片及地面高精度差分GPS定位点坐标对高光谱影像进行几何校正。以预处理后的反射率影像和冠层光谱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倒高斯模型拟合冬小麦红边光谱曲线,并构建红谷位置、红边位置和红边宽度等光谱特征参量。通过对红边光谱特征量和实测氮素进行统计分析,寻找相关性显著、拟合误差小的最佳光谱特征量,并用于预测冬小麦冠层的氮素含量。统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拟合曲线和图像反射率曲线面积差和实测的氮素含量有最高的相关性,且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最后,把该氮素预测方法集成到Lukina变量施肥模型中,结合反射率影像数据生成变量施肥处方图。文中探讨的最佳氮素预测方法改善了氮素预测的精度;基于影像的面状信息获取技术克服了点状信息的不足,使变量施肥技术更利于实用和推广。
鲍艳松王纪华刘良云李小文李翔黄文江唐怡
关键词:OMIS变量施肥
小麦条锈病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利用ASD地面非成像光谱仪对小麦条锈病进行了单片病叶及冠层的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健康、发病及处于潜育期的小麦植株在某些特定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不同孢子堆密度的小麦单片病叶的反射光谱曲线也存在相应差异;对...
蔡成静王海光安虎史延春黄文江马占鸿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遥感
文献传递
冬小麦灌浆期蚜虫危害高光谱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为了有效控制农业生产中麦蚜的危害,提高利用遥感技术对麦蚜监测预报的时效性,在冬小麦蚜虫发生的关键生育时期(灌浆期),获取了26个地面调查点的蚜害等级和冠层光谱数据。对比分析了不同蚜害等级的冠层光谱,发现随着蚜虫危害程度的加重,在可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的冬小麦冠层反射率均逐渐减小。通过进一步筛选各波段范围的最敏感波段,初步构建了冬小麦蚜害高光谱指数,并建立了蚜害高光谱指数与蚜害等级的遥感反演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反演灌浆期冬小麦的蚜害等级,为高光谱遥感识别和监测冬小麦灌浆期蚜虫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罗菊花黄木易赵晋陵黄文江张竞成董莹莹王锦地
关键词:光谱分析冬小麦
一种基于ASD高光谱数据的冬小麦白粉病遥感监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于ASD高光谱数据的冬小麦白粉病遥感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冬小麦的冠层高光谱数据,计算病情指数DI;选取400~800nm波段范围内的冠层高光谱数据作为试验数据;分别计算各波段对于病情指数DI的权重值a...
黄林生丁文娟刘文静赵晋陵张东彦杜世州黄文江徐超梁栋
文献传递
一种针对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影像的融合方法及其融合结果评价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影像的融合方法及其融合结果评价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融合图像质量低的缺陷。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源遥感影像的获取与匹配;对两种源遥感影像进行彩色空间转换;针对I分量的小波分解;确定融...
赵晋陵周成全梁栋黄林生张东彦徐超黄文江翁士状
文献传递
一种便携式无损检测田间植物色素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无损检测田间植物色素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3波长光谱测量装置,其中3波长光谱测量装置中光源和检测器相对设置,并在光源和检测器之间放置中性参比样或待测叶片,光源和检测器分别与微控制器电联接,微控制器与...
王忠义严衍禄房徐赵龙莲李军会罗长兵张录达王纪华黄文江刘良云
文献传递
小波变量与传统变量估测冬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的对比研究
小麦条锈病是田间最常见的病害,通过人工诱发并在灌浆期测定其冠层光谱反射率和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1).通过连续小波变换提取的冠层光谱350~1300nm范围内9个小波特征,以及12个传统光谱特征,利用偏...
黄文江鲁军景张竞成
关键词:冬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小波变换反演模型
文献传递
小麦倒伏的光谱特征及遥感监测被引量:40
2005年
小麦倒伏后茎秆和叶片在探测视场中的比例及植株组分的受光条件发生了变化,其冠层光谱特性也随之发生改变,所以利用遥感监测倒伏是可能的。首先,分析了叶片和茎秆组分的光谱特点,解释了倒伏后冠层光谱的变化特点,即光谱反射率随倒伏角度的增加而增加。其次,利用倒伏后冠层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的相对增幅高于近红外波段的特点,利用实测数据分析和建立了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随倒伏角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及模型。最后,采用2003年4月7日和5月9日倒伏发生前后的2景LandsatETM卫星影像,利用倒伏前后的NDVI值的变化,成功监测了小麦倒伏的发生程度。
刘良云王纪华宋晓宇李存军黄文江赵春江
关键词:光谱倒伏多时相
利用高光谱微分指数进行冬小麦条锈病病情的诊断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人工田间会诱发不同等级的小麦条锈病,在不同生育期需测定染病冬小麦冠层光谱以及相应小麦的病情指数。把冠层光谱一阶微分数据与相应的小麦病情指数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单变量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技术,选取部分样本建立小麦的病情指数估测模型,并利用其余的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病情指数与一阶微分在432~582nm,637~701nm和715~765nm波长区域内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以蓝边内一阶微分总和(SDb)与红边内一阶微分总和(SDr)的归一化值作为变量的模型是估测病情指数的最佳模型,其RMSE为5.73%。研究表明,可用高光谱信息监测作物的病害情况,且精度较高。利用高光谱遥感监测病害程度及其影响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蒋金豹陈云浩黄文江
关键词:冬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反演模型
基于中分辨率影像的农田管理单元自动提取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结合"面向对象"的农田管理思想,提出农田管理单元(farmland management unit,FMU)的概念及自动提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评价中分辨率影像用于农田管理单元自动提取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以江苏省2006年一景Landsat5TM影像中两块典型区域为例,通过决策树分类和多尺度分割等方法实现FMU自动提取。结合人工解译研究区SPOT-5高分辨率影像得到的地块边界信息,对FMU图斑内像元异质性和地块边界吻合度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试验区内作物地块的总体分类精度均超过90%。两块试验区内反映FMU图斑异质性的平均标准差和平均极差分别较全区作物地块整体低70%以上和45%以上;反映FMU地块边界吻合度的误分地块率和面积偏差率均低于10%。此外,多尺度分割中层权重、分割尺度、形状因子和紧凑度因子的设置对FMU的自动提取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基于中分辨率影像的FMU自动提取方案基本可行,在研究区内能够获得单元内异质性较低且单元边界与地块边界吻合度较高的提取结果,符合农田管理的要求。
张竞成顾晓鹤王纪华黄文江何馨罗菊花
关键词:LANDSAT多尺度分割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