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志龙
- 作品数:6 被引量:134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3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胃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情况,其中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QLQ-C30量表评价.结果 观察组腹胀改善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分别为(3.45±0.45)d、(2.86±0.49)d、(32.64±6.02)h、(3.59±0.26)d,均低于对照组的(4.16±0.67)d、(3.57±0.53)d、(45.71±7.53)h、(5.17±0.8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92、2.412、2.559、2.084,P<0.05);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2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1,P<0.05).干预后,观察组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37、2.147、2.549、2.573、2.823、2.559,P<0.05).结论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能促进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沈洁严志龙俞秀冲杨亮
- 关键词:胃肿瘤围手术期护理生活质量胃肠功能
- SOX与FOLFOX6化疗方案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比较分析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方案)与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OX6方案)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手术患者的疗效、术后转归及生存情况等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接受SOX与FOLFOX6化疗方案的87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手术患者资料,按化疗方案,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SOX方案,45例)和对照组(FOLFOX6方案,42例)。比较2组化疗效果、不良反应、手术情况、术后转归、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等差异。结果:2组化疗方案的疗效、D2淋巴结清扫率、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理退缩分级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化疗期间均未见Ⅲ~Ⅳ级不良反应,观察组化疗期间Ⅰ~Ⅱ级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56%vs. 73.81%,χ^2=12.799,P=0.000;6.67%vs. 30.95%,χ^2=8.537,P=0.003)。观察组1年、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5.56%、55.56%、28.89%,对照组分别为92.86%、45.24%、23.8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0.474,P=0.491);观察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78%、62.22%、31.11%,对照组分别为97.62%、50.00%、26.1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0.666,P=0.414)。结论:SOX方案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化疗,疗效与FOLFOX6方案接近,但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轻于后者,推荐临床应用。
- 陈清锋王先法严志龙潘军海
- 关键词:局部进展期胃癌SOX方案
- 远端胃癌患者行微创手术结合三角吻合的长期预后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加三角吻合(DA)治疗远端胃癌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6年4月于浙江衢化医院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28例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TLDG加DA治疗组(DA组,72例)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加管状吻合(TA)治疗组(TA组56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拆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电话随访的形式每个月定期随访,随访截至2017年4月。结果 DA组术中出血量(55.6±12.5)ml和术后排气时间(2.5±1.0)d均明显低于TA组的(85.6±15.8)ml和(4.5±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拆线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组吻合口狭窄(0.00%)、吻合口瘘(0.00%)和吻合口出血(0.00%)发生率明显低于TA组的7.14%、8.93%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组全部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6~62个月,16例患者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累积生存率77.78%。TA组全部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5~61个月,14例患者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累积生存率75.00%。DA组和TA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远端胃癌的治疗中,与LADG加TA相比,采用TLDG加DA近期疗效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两者远期疗效相当。
- 王德华吾建香严志龙
- 关键词:远端胃癌
- 经胰尾上缘后间隙入路二级脾蒂分离技术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胰尾上缘后间隙入路二级脾蒂分离技术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例行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均经CT血管造影检查评估后,经胰尾上缘后间隙入路,采用二级脾蒂分离技术施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术后4周外周血血小板(PLT)变化、脾静脉栓塞、病变残留及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1月。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范围)表示。结果:(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13例患者均成功采用经胰尾上缘后间隙入路二级脾蒂分离技术施行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其中6例行腹腔镜脾下极部分切除术,7例行腹腔镜脾上极部分切除术。1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2-93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61 min;术中出血量为30-26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2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2-47 h,平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4 h;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3.0-6.0 d,平均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4.2 d。13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脾囊肿7例、脾血管瘤2例、脉管瘤2例、脾错构瘤1例、脾淋巴管瘤1例。13例患者中,1例术后5 d脾窝积液、发热,B超检查引导下行穿刺置管引流术后好转。13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0-16.0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9.6 d。(2)随访情况:13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19.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5个月。随访期间,13例患者外周血PLT正常;脾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静脉栓塞,CT血管造影检查示血管灌注良好;7例脾囊肿无复发,6例脾肿瘤无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采用经胰尾上缘后间隙入路二级脾蒂分离�
- 张志平刘颖斌殷永芳张谋成胡礼杨斌严志龙
- 关键词:脾肿瘤
- 胃癌术后日间化疗患者集束化延续护理措施制订及应用被引量:20
- 2020年
- 目的:构建胃癌术后日间化疗患者集束化延续护理措施,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结合专家咨询和实地考察,了解胃癌术后日间化疗患者需求并对相应措施具体化,确定最终的基于循证的集束化延续护理措施。将2018年5—12月的62例胃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7月的53例胃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延续护理措施,干预组采用基于循证的集束化延续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8次化疗过程中的化验检查及化疗依从性情况,观察两组患者8次化疗结束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基于循证的集束化延续护理措施后,干预组患者的依从性较对照组患者提高(P<0.05);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除了认知功能、睡眠情况和经济状况外,其余条目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医护人员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满意度为79.03%(49/62),干预组满意度为92.45%(49/53),干预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于循证的集束化延续护理措施能提高胃癌术后首次患者化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对医护人员满意度。
- 蔡泽君谢浩芬徐琴鸿李益萍严志龙蔡海娜冯波付国英
- 关键词:胃肿瘤生活质量集束化护理延续护理
- 基于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的胃癌围手术期化疗患者生存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围手术期化疗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辽宁省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全国33家医院胃癌围手术期化疗及手术+辅助化疗病例的真实世界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腺癌,临床分期cT_(2~4)aN_(0-3)M_(0)(AJCC第8版);(2)行D2胃癌根治手术;(3)至少完成1周期的新辅助化疗;(4)至少完成4周期辅助化疗[SOX(替吉奥+奥沙利铂)或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接受过放疗;(3)资料数据不全者。将入组患者中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者纳入围手术期化疗组,将单纯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纳入手术+辅助化疗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控制和减小选择性偏倚。结局指标为两组患者倾向评分匹配后的总生存时间(OS)和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OS定义为第1次新辅助化疗时间(手术+辅助化疗组自手术时间)至末次有效随访时间或患者死亡时间;PFS定义为第1次新辅助化疗时间(手术+辅助化疗组自手术时间)至患者首次影像学诊断进展时间或死亡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OS和PFS。结果纳入病例2045例,其中手术+辅助化疗组1293例,围手术期化疗组752例。倾向评分匹配后,围手术期化疗组和手术+辅助化疗组各492例患者资料纳入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治疗前肿瘤分期、肿瘤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术+辅助化疗组相比,围手术期化疗组患者的全胃切除术比例更高(χ^(2)=40.526,P<0.001),切除肿瘤最大直径更小(t=3.969,P<0.001),转移淋巴结数目少(t=1.343,P<0.001),侵犯脉管(χ^(2)=11.897,P=0.001)和神经(χ^(2)=12.338,P<0.001)的比例更低。围手术期化疗组和手术+辅助化疗组胃癌D2根治术�
- 丁学伟郑志超赵群翟刚梁寒吴欣朱正纲王海江何庆泗何显力杜义安陈路川花亚伟黄昌明薛英威周烨周岩冰吴丹房学东代佑果张洪伟曹家庆李乐平柴杰陶凯雄李国立揭志刚葛杰徐忠法张文斌李其云赵平马志强严志龙郑国良晏阳汤小龙周祥
- 关键词:胃肿瘤新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