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亮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视网膜
  • 2篇网膜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山竹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视网膜母细胞
  • 1篇视网膜母细胞...
  • 1篇双歧杆菌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患者
  • 1篇糖尿病视网膜
  • 1篇糖尿病视网膜...
  • 1篇糖尿病视网膜...
  • 1篇通路
  • 1篇网膜母细胞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瘤

机构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李亮
  • 1篇陈亦棋
  • 1篇沈丽君
  • 1篇王金丹
  • 1篇刘佳明
  • 1篇毛剑波
  • 1篇吕喆
  • 1篇林丽
  • 1篇陈立锋
  • 1篇薛早早

传媒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适用微生物法检测的农药敏感双歧杆菌菌株筛选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离筛选出一株对甲胺磷敏感的双歧杆菌菌株。方法双歧杆菌菌株传代筛选,取一系列浓度(4.0、2.0、1.0、0.5和0.25μg/mL)的甲胺磷农药标准溶液30μL加入含TPY液体培养基的检测管溶液内,双歧杆菌菌株接种到检测管内,37℃厌氧培养12h,测定检测管液体吸光度(A)值。结果筛选一株甲胺磷敏感的短双歧杆菌菌株LJM-006,微生物抑制法的最佳接种浓度为107 CFU/mL,最低检测限为0.5mg/L。结论筛选出一株甲胺磷敏感的双歧杆菌LJM-006菌株,并可作为微生物法检测甲胺磷残留的菌株。
王金丹李亮薛早早刘佳明
关键词:双歧杆菌甲胺磷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初步验证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 建立并初步验证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DR)风险预测模型预测2型DM(T2DM)患者DR发生的可行性。 方法 检查确诊的T2DM患者315例63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2例264只眼;女性183例366只眼。平均年龄(67.28±12.17)岁;平均DM病程(10.86±7.81)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模型组、检验组,分别为252例504只眼、63例126只眼。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DM病程、学历;测量身高、体重。均行免散瞳眼底彩色照相、眼轴长度(AL)测量,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尿蛋白等实验室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回归方程即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方程的曲线下面积,以约登指数最大为标准确定回归方程的诊断临界值。检验组评估预测模型的可行性。 结果 模型组504只眼中,DR 170只眼;非DR 334只眼。检验组126只眼中,DR 45只眼;非DR 81只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β=–0.196,比值比(OR)=0.822,P<0.001]、年龄(β=–0.079,OR=0.924,P<0.001)、DM病程(β=0.048,OR=1.049,P=0.001)、HbA1c(β=0.184,OR=1.202,P=0.020)、尿蛋白(β=1.298,OR=3.661,P<0.001)与DR呈显著相关。其回归方程简化为P=7.018–0.196X1–0.079X2+0.048X3+0.148X4+1.298X5,其中X1=眼轴,X2=年龄,X3=DM病程,X4=HbA1c,X5=尿蛋白。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诊断临界值为–1.485。将检验组患者相关因素代入预测模型,其敏感性为84.0%,特性为59.0%,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 结论 T2DM患者AL、年龄、DM病程、HbA1c、尿蛋白与DR呈显著相关;检验组验证风险预测模型的灵敏性为84.0%,特异性为59.0%,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提示�
吕喆陈亦棋沈丽君林丽陈立锋李亮吴韩飞黎楚岚毛剑波
山竹提取单体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WERI-RB-1细胞株MA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李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