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和天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化学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琉璃
  • 2篇琉璃瓦
  • 2篇建筑
  • 1篇盐分
  • 1篇氧化铁
  • 1篇遗存
  • 1篇遗址
  • 1篇釉层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唐墓
  • 1篇棚户区
  • 1篇棚户区改造
  • 1篇气候
  • 1篇气候重建
  • 1篇青铜
  • 1篇青铜时代
  • 1篇卫城
  • 1篇县丞
  • 1篇项目建设

机构

  • 7篇北京市文物研...
  • 4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故宫博物院
  • 1篇河南省文物考...

作者

  • 7篇金和天
  • 3篇尚珩
  • 2篇张中华
  • 2篇崔剑锋
  • 2篇王策
  • 1篇周华
  • 1篇夏正楷
  • 1篇周双林
  • 1篇张中俭
  • 1篇王树芝
  • 1篇金和天
  • 1篇王彩旗
  • 1篇王宇新
  • 1篇张中华

传媒

  • 2篇考古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大众考古
  • 1篇北京文博文丛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圆明园舍卫城遗址夯土城墙盐分调查研究
2021年
舍卫城遗址位于圆明园中北部,是圆明园唯一的一座佛教建筑,俗称“佛城”,舍卫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10米,总占地1.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
周华邹非池金和天张中华金和天金和天
关键词:佛教建筑遗址建筑面积
圆明园琉璃瓦片状云母氧化铁的形成机理被引量:3
2018年
使用光学显微镜、EDXRF、SEM、XPS和XRD对圆明园出土的部分黄色琉璃瓦釉黄中泛红现象进行分析,以研究琉璃瓦的变色机理。分析表明:琉璃瓦的釉层属于一种铅硅系玻璃,釉层呈现黄中泛红现象是由于红色区域和黄色区域中Fe存在形式不同所致,釉层红色区域中Fe主要是以α-Fe_2O_3晶体形式存在,黄色区域中Fe是以Fe^(3+)与Fe^(2+)的形式存在。这种现象产生的本质是由于黄色区域中的Fe^(2+)在高温条件下被O_2氧化为Fe^(3+),然而高温导致釉层流失,进而导致釉层中的Fe^(3+)析出富聚为六角片状的α-Fe_2O_3晶体颗粒所致。α-Fe_2O_3显红色又被称为云母氧化铁红,是非常重要的防锈防腐涂料以及珠光颜料。
窦金海王彩旗崔剑锋金和天张中华
关键词:琉璃瓦Α-FE2O3
北京市通州区唐开成二年幽州潞县丞艾演墓被引量:2
2019年
辛安屯村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为配合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棚户区改造土地开发B区B-04地块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管廊区)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前期勘探的基础上,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区位于辛安屯村东南的耕地中,南邻运河东大街,西邻六环路,北邻玉带河大街(图一)。发掘过程中清理了唐代纪年墓一座(编号2016THM422,以下简称M422)。现将此墓的发掘情况报道如下。
尚珩金和天
关键词:县丞棚户区改造
圆明园琉璃瓦表面釉层变色机理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主要利用光学显微镜、能量色散(EDXRF)、XPS、SEM、TEM对圆明园出土的部分绿色琉璃瓦釉-绿中泛红现象进行分析,以研究圆明园出土琉璃瓦的变色机理和烧制过程。通过以上分析表明,琉璃瓦的釉层属于一种铅硅系玻璃,其绿色和红色是由于釉中Cu元素存在价态与含量不同所致,并且绿色区域是以Cu^(2+)形式存在,黑红色和鲜红色区域主要以Cu^+和Cu^0并存形式存在,而且黑红色区域Cu^0的含量要高于鲜红色,所以Cu^0对于呈红色起到主要作用。绿色到红色转变是釉层中Cu^(2+)被圆明园遭到火烧时产生的C和CO还原为Cu^0和Cu_2O析出富集到表面所致,其本质与铜红釉呈色机理相同。
窦金海金和天张中华崔剑锋王彩旗
关键词:琉璃瓦
北京大兴区三合庄汉至元代遗址
2016年
三合庄遗址位于北京大兴区黄村镇三合庄村。2014年10月~2015年6月,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6283平方米,共清理古代墓葬205座,年代为东汉~清代。出土陶、瓷、石、铁等各类文物600余件(套)和大量炭化植物遗存。其中炭化高粱经14^C测定属于金代早中期,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高粱遗存,对解释高粱传入中国的时间、途径、在农业中的角色等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尚珩金和天王策
关键词:金代古代墓葬考古发掘唐墓木建筑
北京市大兴区三合庄东魏韩显度墓被引量:5
2019年
2014~2015年,为配合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三合庄改造区A、B、C组团居住及配套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前期勘探的基础上,对工程占地范围内205座东汉至明清时期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1座为东魏纪年墓(编号M66),现将此墓发掘情况介绍如下。
尚珩金和天王策张志伟郭力展王宇新
关键词:项目建设明清时期
青海民和官亭盆地青铜时代遗址木炭遗存指示的生态环境与木材利用被引量:7
2022年
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人地关系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官亭盆地(35°49′~35°54′N,102°36′~102°56′E)不仅是东西方交流的关键节点地区,还是探究气候变化与生业经济、古文化兴衰关系的重点区域。然而,已经开展的木炭分析工作主要集中于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北部、陇东和陇西等地区,官亭盆地的木炭分析工作则为空白。齐家文化时期(2200~1600 BC)至辛店文化时期(1400~700 BC)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环境背景以及先民为适应环境变化所采取的策略尚不清晰。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利用剖面采样法在青海民和官亭盆地的鄂家、辛家、清泉旱台等8个考古遗址中采集了12份齐家文化时期和8份辛店文化时期的木炭样品,对其中大于4 mm的1544块木炭进行了鉴定。木炭样品中包括松属(Pinus L.)、云杉属(Picea Dietr.)、冷杉属(Abies Mill.)、杨属(Populus L.)、柳属(Salix L.)、桦属(Betula L.)、榆属(Ulmus L.)等37种木本植物,以及1种疑似竹科(Bambusoideae)的炭化植物遗存。研究表明官亭盆地及其附近地区分布着杏、桃、梨等果树,河岸阔叶落叶林,栎属(Quercas L.)、榆属(Ulmus L.)等温带落叶阔叶林、山地杨桦林,松属、鹅耳枥属(Carpinus L.)和桤木属(Alnus Mill.)等组成的温性针阔混交林,云杉属、冷杉属、松属等寒温性针叶林,灌木林;辛店文化时期,灌木类树种所占比重增加明显,增加至39.25%,针叶树种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下降至21.30%。利用共存生态因子法进行气候重建的结果表明,齐家文化时期年均温为2.2~12.3℃,年降水量为502~1023 mm,湿润指数为-13.0~101.4;辛店文化时期年均温为2.5~9.1℃,年降水量为502~678 mm,湿润指数为-13.0~61.8。显示了齐家文化时期的气候条件要优于辛店文化时期。研究还表明,官亭盆地先民对林木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薪柴、食用方面。官亭盆地先民通过引入更加耐旱耐寒的麦类作物、�
崔红庆王树芝张小虎金和天焦延静夏正楷
关键词:青铜时代气候重建木材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