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创左胸小切口冠脉搭桥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总结微创左胸小切口冠脉搭桥术(MIDCAB)的临床经验,并与常规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进行比较。方法选取合适病例共施行MIDCAB 21例,随机抽取同期OPCAB 30例进行对比研究,比较术前基本情况,观察术后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二次开胸止血、围术期心梗、死亡率等,并随访3~24个月,观察有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作。结果 MIDCAB组无1例死亡,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术后引流量、输红细胞量、胸腔积液例数、穿刺或引流处理例数、低心排例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例数、肾功能不全例数、二次开胸止血例数、感染等发生率低于OPCAB组;随访3~24个月,乳内动脉(LIMA)桥均通畅,无1例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结论 MIDCAB创伤小,安全,效果可靠,适用于单纯前降支开口病变,或合并回旋支、右冠轻度狭窄(TIMI分级Ⅲ级),或回旋支、右冠病变可以支架处理的病例,值得推广。
- 朱龙金刘帅洲张涛凌云鹏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小切口微创杂交手术
- 二尖瓣成形术对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变患者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二尖瓣成形术对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变患者,依照手术方式分为置换术组和成形术组,各30例。置换术组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成形术组接受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术中出血量、呼吸机佩戴时间、住院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并发症(肺部感染、心房颤动、低心输出量、愈合不良)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心功能[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成形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置换术组,呼吸机佩戴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置换术组,体外循环时间长于置换术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置换术组(26.67%)(均P<0.05)。术后,成形术组LAD、LVESD均小于置换术组,LVEDD、LVEF均大于置换术组(均P<0.05)。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膜病变患者可改善术后心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恢复。
- 刘帅洲张涛冯渊波
- 关键词:二尖瓣成形术术后康复
- 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变(HVD)合并心房颤动(房颤,AF)应用瓣膜置换术(VR)与射频消融术(RA)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9年5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VD合并AF患者60例进行研究,以电脑随机数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VR治疗,观察组联合RA治疗。记录组间术毕转复率与随访3个月时转复率,测定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心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术毕转复率与随访3个月时转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心功能比较,组间术前左心房内径、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更低,而射血分数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血清炎性因子比较,组间术前IL-6与hs-CRP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HVD合并AF应用VR联合RA治疗,相比单一VR治疗,可以更好地提高转复率,同时促进心功能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 刘帅洲冯渊波张涛高小兵朱龙金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变瓣膜置换术射频消融术血清炎性因子
- 主动脉夹层64例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比较院内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提高AD的诊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64例A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不同AD类型患者的症状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指标等。结果AD患者男性占比显著多于女性,且多发于40~65岁群体,平均年龄(52.83±4.51)岁;AD患者最主要症状为疼痛,A型与B型疼痛人数占比分别为86.96%和92.68%,A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晕厥、休克等症状发生率显著大于B型患者(P<0.05);A型患者合并患有高血压、马凡氏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型患者(P<0.05);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部感染、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多发于A型患者(P<0.05);与CTA检测对比,彩超检测准确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共好转54例(84.38%),死亡10例(15.63%)。结论AD多发于40~65岁群体,以男性为主,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症状,A型患者并发症等概率均大于B型患者,临床应提高AD检出率,尽早采取治疗措施,有利于降低死亡率。
- 张涛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 213例心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胸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受CABG治疗的患者213例,根据术后患者胸部切口的愈合程度分为愈合良好组(n=196例)和愈合不良组(n=17例),然后对CABG后胸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CABG后胸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CABG后胸部切口愈合不良预后。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是否二次开胸止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不良组BMI>28 kg/m;、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术前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占比,以及手术时长、术后24 h引流量均高于愈合良好组(P<0.05);将BMI、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术前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长、术后24 h引流量得分作为自变量,胸部切口愈合情况作为因变量进行赋值。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术前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长、术后24 h引流量均为胸部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本组2例发生胸骨哆开、纵膈感染,2例均为男性,均合并有COPD。其中1例高龄78岁并合并有糖尿病,术后6d出现伤口渗液,量较多,拆除皮肤风险后,可见胸骨晃动,并有脓胸渗出。另1例于术后一期愈合出院,术后23d后发热发现切口中端红肿热痛,拆除缝线后发现胸骨有脓胸渗出。2例均行再次清创、清除坏死组织、胸骨,并行胸大肌肌瓣转移填塞。术后均出现胸骨下端再次感染,1例经换药8月后愈合出院。另1例术后出现脓胸、后继发肾功能不全后放弃治疗出院。其余15例均经为切口淡黄色渗出,经拆除皮下缝线、自制VAC辅助换药,愈合出院。结论BMI、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术前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长、术后24 h引流量均为CABG后胸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可针对�
- 张涛刘帅洲朱龙金高小兵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