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佳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ICP-MS研究黄河河曲段表层沉积物对Pb(Ⅱ)和Cr(Ⅵ)的吸附-解吸特性被引量:1
- 2017年
- 表层沉积物易于富集和释放水中重金属,是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源和汇,研究表明黄河河曲段水体中Pb和Cr重金属污染严重。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为检测手段,研究了在优化实验条件下,黄河河曲段表层沉积物对Pb(Ⅱ)和Cr(Ⅵ)的吸附特性和解吸特性。结果表明:黄河河曲段沉积物对Pb(Ⅱ)和Cr(Ⅵ)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在吸附初始5min时吸附率均达到98%以上,且是自发的吸热过程(ΔG<0,ΔH>0)。动力学实验显示,两种离子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方程拟合发现,Pb(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而Cr(Ⅵ)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解吸过程符合Elovich方程,且受pH的影响较大。Pb(Ⅱ)和Cr(Ⅵ)二元体系竞争效应研究表明,Pb(Ⅱ)的吸附率大于Cr(Ⅵ),且均低于单离子吸附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孔径及比表面积分析显示,黄河河曲段表层沉积物表面结构不规则,且具有相对较高比表面积。该研究揭示了Pb(Ⅱ)和Cr(Ⅵ)在黄河河曲段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行为,对评估沉积物污染风险和污染修复、掌握重金属离子与沉积物之间的作用机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田梦靖贾佳谯雨吴亭燕李和祥刘颖
- 关键词:沉积物吸附-解吸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研究黄河甘宁蒙段附近居民砷暴露水平(英文)被引量:1
- 2017年
- 人类砷暴露可以通过空气、饮用水和食物等途径。运用ICP-MS方法分析了四个采样点河曲(Hequ,HQ)、石嘴山(Shizuishan,SZS)、中卫(Zhongwei,ZW)和临夏(Linxia,LX)的69份当地居民发样及四个黄河过滤水样的总砷含量,探究了头发中砷水平在不同性别及年龄中的差异,并对发样中砷与水样中砷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人发样品采用微波消解方法进行前处理,消解效果良好。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及精密度良好,回收率为90.1%~101.9%,RSD值为2.9%~4.2%。结果显示,该研究地区居民发样砷含量范围为0.01~1.73μg·g-1,平均值为0.33μg·g-1,不同采样点的砷含量顺序为ZW>HQ>LX>SZS。Kruskal Wallis检验显示该文中不同采样点发样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0),说明研究地区的生活区域对居民发样砷含量具有影响,而不同性别(p=0.158)和不同年龄(p=0.159)组居民发样砷含量无明显差异,但男性发砷平均值含量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间呈现发样砷含量随年龄增大而下降的趋势。与文献相比,该研究发样砷含量较高于多数地区而明显低于地方性砷中毒区域。黄河水样中砷含量范围为2.31~10.41μg·L-1。与黄河下游等地区相比砷含量较高,但未超出地表水环境Ⅲ类标准。Pearson相关性系数表明,水中砷元素与铅、铜、铬、镉等元素均具有相关性,与人发砷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总之,采样点附近居民具有较高砷暴露风险,且该风险可能来自于工农业排放。研究结果为甘宁蒙等西北民族地区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 田梦靖马小玲贾佳谯雨吴亭燕李和祥刘颖
- 关键词:砷头发黄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