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洋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教育
  • 2篇教学
  • 1篇医学类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乳腺
  • 1篇乳腺浸润
  • 1篇乳腺浸润性
  • 1篇乳腺浸润性微...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实验教学
  • 1篇实验教学中心
  • 1篇实验教学中心...
  • 1篇肿瘤
  • 1篇腺肿瘤
  • 1篇临床病理

机构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保定市第一医...

作者

  • 3篇赵洋
  • 1篇赵珊
  • 1篇刘运德
  • 1篇赵岳
  • 1篇魏铮
  • 1篇刘俊田
  • 1篇赵晶
  • 1篇穆坤
  • 1篇吴楠
  • 1篇董昕

传媒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多媒体与...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医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SWOT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医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针对性建议和策略。
韩浩贤刘运德赵珊赵岳董昕赵洋
关键词:SWOT分析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
基于审核评估的教育教学“实时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现被引量:3
2020年
审核评估的教育教学"实时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评价目的,以"分数"和"评语"为参考指标,注重管理人员、督导专家、学生等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全面开展实时评价教师、实时评价课程。
魏铮赵洋韩浩贤
关键词:教学质量
195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IMP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其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IDC)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4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95例乳腺IMPC患者,并选取同期收治的乳腺IDC患者420例作为对照,分析二者临床病理及预后差异。结果IMPC患者与IDC患者相比,两组在乳头侵犯、淋巴管癌栓、橘皮样变、软组织侵犯、新辅助化疗比例、标准根治术比例、淋巴结转移个数及阳性率、病理分期、肿瘤大小分期、淋巴结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inreceptor,PR)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分子分型、放疗比例、内分泌治疗比例、元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IMPC患者组五年DFS及os(68.2%,73.8%)均低于IDC患者组(85.7%,88.6%)(P〈0.05)。IMPC患者组内分析发现,ER/PR阳性、HER2.阴性、肿瘤体积较小、淋巴结转移较少、乳头侵JR/淋巴管癌栓/橘皮样变阴性者.其DFS及OS均高于ER/PR阴性、HER2阳性、肿瘤体积较大、淋巴结转移较多、乳头侵JR/淋巴管癌栓/橘皮样变阳性者(P〈0.05);而病理分期Ⅰ期患者其OS高于Ⅲ期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橘皮样变、淋巴管癌栓及HER2表达情况为IMP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IMPC作为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较乳腺IDC预后差,有更低的DFS及OS。
吴楠李莹吴梓政赵晶赵洋牛海飞穆坤刘俊田
关键词:乳腺肿瘤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