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铭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阿比特龙辅助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阿比特龙辅助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含量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2018年8月—2019年8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CRPC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比特龙治疗,3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PSA含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PSA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比特龙辅助治疗可提高CRPC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周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林巧威李龙辉黄铭
- 关键词:化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在大体积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在大体积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大体积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手术组和联合手术组,每组20例。微创手术组在前列腺穿刺8周后直接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治疗,联合手术组在前列腺穿刺后行前列腺动脉栓塞术,8周后再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变化情况、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前列腺症状严重程度[国际前列腺症状积分(IPSS)]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总PSA(tPSA)、游离PSA(fPSA)]水平。结果:联合手术组前列腺动脉栓塞术8周后的平均前列腺体积小于穿刺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穿刺时平均前列腺体积与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微创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微创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微创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活检前1d,两组患者IP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手术前1d,联合手术组IPSS评分低于微创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活检当日,两组患者的tPSA、fPS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手术后7d,两组患者的tPSA、fPSA水平均低于穿刺活检当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tPSA、fPS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在大体积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降低后续手术难度,显著缩小患者前列腺体积,同时改善其主要临床症状。
- 黄铭
-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穿刺
- 肾盂旁囊肿误诊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肾盂旁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5月收治的1例外院误诊为肾盂积水的肾盂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讨论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结果:术前确诊,行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术程顺利,术后康复出院,术后未见漏尿等并发症。结论:肾盂旁囊肿较常见,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靠B超结合静脉肾盂造影及CT检查,治疗原则应根据肾盂旁囊肿位置、类型、大小及临床症状等综合情况确定。
- 陈家胜丁勇泉李汉强邓灿林巧威邱峻辉李龙辉黄铭
- 关键词: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静脉肾盂造影
- 无管化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无管化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3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无管化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B组(输尿管造口术)、C组(开放性原位回肠代膀胱术)三组,分别观察其手术时间长短、术中出血量多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控尿量好坏、术后并发症情况等临床指标,观察比较确定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A组11例,B组9例,C组10例。A组手术时间(4.43±0.78)h、肠道功能恢复天数(1.51±1.59)d、平均出血量(500.31±54.60)ml,明显优于B、C组,除平均手术时间外其余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前期,所有患者新膀胱充盈良好,早期均有尿失禁;几个月后患者日间控尿良好率95%,夜间控尿良好率为80%;C组共有5例患者仍有尿失禁,其中1例开放性手术患者出现膀胱结石和膀胱出血;且A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良好,手术创口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
- 陈家胜丁勇泉李汉强邓灿林巧威邱峻辉李龙辉黄铭
- 关键词: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
-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结合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结合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TURBT治疗)和观察组(30例,TURBT术后24 h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前8周,1次/周,后改为1次/月,用药至术后1年),两组患者均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血清VEGF、FGF、sICAM-1水平,术后2年生存情况,术后1、2年的复发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术后1年两组患者血清VEGF、FGF、s ICAM-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2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使用TURBT术结合吡柔比星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长,促进患者疾病缓解,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
- 林巧威李龙辉黄铭
- 关键词: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吡柔比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