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江红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脱氢
  • 3篇脱氢反应
  • 3篇丙烷
  • 3篇催化
  • 3篇催化剂
  • 2篇丁烷
  • 2篇动力学
  • 2篇异丁烷
  • 2篇脱氢催化剂
  • 2篇宏观动力学
  • 2篇宏观动力学模...
  • 2篇丙烷脱氢
  • 2篇丙烷脱氢催化...
  • 2篇丙烯
  • 1篇丁烯
  • 1篇异丁烯
  • 1篇异构化
  • 1篇渣油
  • 1篇失活
  • 1篇热力学分析

机构

  • 6篇抚顺石油化工...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作者

  • 6篇李江红
  • 5篇张海娟
  • 4篇张喜文
  • 4篇张舒冬
  • 4篇王振宇
  • 2篇孙潇磊
  • 1篇乔凯
  • 1篇宋喜军
  • 1篇马波
  • 1篇谭晓林

传媒

  • 2篇化工进展
  • 1篇化学通报
  • 1篇当代化工
  • 1篇天然气化工—...
  • 1篇石油化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t-Sn催化剂上异丁烷催化脱氢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被引量:6
2010年
在温度555~619℃、压力101.32~202.64 kPa、原料气空速2000~5000h^(-1)条件下,采用Pt-Sn催化剂,在积分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了异丁烷催化脱氧实验,建立了包括脱氢和裂解两个反应的异丁烷催化脱氢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根据实验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宏观动力学模型的参数,异丁烷脱氢反应的活化能约为166.78 kJ/mol,异丁烷裂解反应的活化能约为87.56 kJ/mol。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异丁烷催化脱氧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准确可靠。
张海娟李江红张喜文张舒冬孙潇磊王振宇
关键词:异丁烷脱氢反应异丁烯宏观动力学
反应条件对丙烷脱氢催化剂积炭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丙烷脱氢催化剂失活原因主要是积炭。为了避免催化剂快速失活,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自制的Pt-Sn/Al2O3催化剂结焦的影响,同时利用IR和Raman对失活催化剂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温度、氢烃比和压力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和积炭量有很大的影响。积炭的芳香性质和石墨化程度主要是由温度决定的。温度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影响因素。
张海娟王振宇李江红乔凯张舒冬
关键词:丙烷脱氢丙烯催化剂积炭失活
异丁烷脱氢反应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HSC5.0软件对异丁烷脱氢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了异丁烷脱氢过程中各反应的平衡常数和不同温度、压力及氢烃比的异丁烷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结果显示,裂解反应平衡常数比脱氢反应大约3个数量级,在热力学上裂解反应更易进行。在异丁烯异构化产物中,trans-C4H8生成的平衡常数最大,cis-C4 H8其次,1-C4 H8生成的平衡常数最小,与实际反应组成不同。由此证明,1-C4 H8、trans-C4 H8和cis-C4 H8不是由异丁烯直接异构而成,而是异丁烯异构为1-C4H8,1-C4H8再异构为trans-C4H8和cis-C4H8。由温度、压力及氢烃比等因素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计算出异丁烷脱氢反应的最佳条件为550~610℃、常压以上、氢烃比0.5~2。
张海娟李江红张喜文张舒冬王振宇孙潇磊宋喜军
关键词:异丁烷脱氢反应异构化热力学分析
Cr系丙烷脱氢催化剂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0年
综述了Cr系丙烷脱氢催化剂的研究状况,介绍了使用Cr系丙烷脱氢催化剂的工艺和催化剂脱氢机理,探讨了Cr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和失活原因,总结了影响铬铝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因素,包括制备、载体、助剂、积炭及工艺条件,对Cr系催化剂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谭晓林马波张喜文张海娟李江红
关键词:丙烷脱氢催化剂
丙烷催化脱氢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被引量:4
2012年
在温度580~640℃、压力0.1 MPa、原料气空速1000~6000 h-1条件下,采用Pt-Sn催化剂,在固定床积分反应器中进行了丙烷催化脱氢实验,建立了脱氢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根据实验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宏观动力学模型的参数,丙烷脱氢反应的活化能约为78.4 kJ/mol。经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丙烷催化脱氢宏观动力学方程是可靠的。
张海娟李江红张舒冬王振宇张喜文
关键词:丙烷脱氢反应丙烯宏观动力学模型
渣油加氢处理成套技术的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考察了渣油固定床加氢处理工艺所用原料的主要性质指标如金属钠、粘度和残炭(CCR)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确定了设计原料油中杂质含量指标范围。同时 ,对“S-RHT”催化剂级配工艺进行了研究 ,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催化剂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良好 ,为成套技术开发成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数据。
李江红
关键词: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