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建
- 作品数:17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偏热环境下人员工作效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究偏热环境下不同温湿度对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对指导疫情下复工人员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采用主观问卷调查和任务绩效测试的方法,在设定的九个工况(温度27℃、29℃、31℃,相对湿度60%、70%、80%)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在偏热环境下,随着温度升高和相对湿度增大,热感觉投票和湿感觉投票增大,感知空气品质降低,热舒适性下降,均会导致人员工作效率的下降。结论空气温度对人员工作效率有显著的影响,热不舒适导致任务绩效下降了4.2%~9.9%。当温度偏高时,降低相对湿度可以有效地改善人员舒适性,从而提高人员工作效率。
- 刘聪李国建何宇航
- 关键词:环境工程热适应空调系统相对湿度
- 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细颗粒净化效果的实验研究
- 2021年
- 为解决办公环境内细颗粒污染问题,以常见的两人办公室为例,对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选取落地式(上送侧回)与壁挂式(下送上回)两类空气净化器,分别在打印机不同工作状态下对室内细颗粒进行了净化测试,对比分析了在打印机不同工作状态下净化器位置对细颗粒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净化器摆放在两人办公桌旁时,净化效果最好。净化器壁挂于室内角落处时,净化效果最差。打印机产生的细颗粒会对人员呼吸区域造成污染。
- 李国建袁倩刘聪何宇航
- 关键词:细颗粒空气净化器打印机
- 一种利用垃圾焚烧灰渣制备混凝土骨料的方法
- 一种利用垃圾焚烧灰渣制备混凝土骨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始垃圾焚烧灰渣送入填料器,进行粗细颗粒分离;2)将粗(细)颗粒在室外露天自然风干;3)风干和干燥后的粗(细)颗粒进行风力分离,去除未燃尽有机质和轻质碎片;4...
- 胡艳军李国建管志超钟英杰平传娟张雪梅
- 文献传递
- 热环境对人员工作效率的评价研究
-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热环境不仅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还能影响人体身体健康。本文全面系统地从主观感受、心理反应、生理反应和信息加工四个方面讨论和分析了热环境对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归纳得出...
- 刘聪李国建
- 关键词:热环境生理反应心理反应主观评价
- 城市污水污泥与固体垃圾混烧过程中重金属迁移特性的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通过城市污水污泥与固体垃圾合成样品在小型管式焚烧炉内的混烧实验,采集灰渣样品进行XRF化学成分分析和浸出毒性鉴别测试,结合污水污泥焚烧过程中热力学平衡计算,定量表征了污水污泥中Cu、Pb、Zn、Mn、Ni在焚烧过程中向底灰、飞灰和烟气迁移的特性及对灰渣的毒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水污泥混烧显著提高了飞灰和底灰中重金属含量,其中Zn和Pb增加量最大,而Ni、Mn、Cu依次减少;随着有机氯的加入,飞灰中重金属含量呈现递增趋势,其中Zn表现最明显。毒性测试结果显示,污水污泥的混烧也导致了垃圾焚烧飞灰中Zn和Pb的浸出浓度超过中国对危险废物浸出的控制标准值。同时,重金属迁移的热力学平衡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差距较大。这表明热力学平衡计算方法还需进一步考虑影响重金属氯化物形成的其他因素,如在焚烧过程中反应动力学、焚烧室内氧气含量变化、与其他元素间的化学反应等。
- 李国建胡艳军陈冠益钟英杰张雪梅
- 关键词:城市污水污泥重金属底灰热力学平衡
- 疫情下不同通风方式数值模拟分析对比
- 2022年
- 针对当前部分办公室无法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及室内人员分布密集,其感染风险未知等问题,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了混合通风、置换通风和层式通风条件下浙江某高校办公室内的气流组织,并使用改进的Wells-Riley模型将CO_(2)作为污染物浓度变量预测了三种通风方式下空间中污染物浓度的致病性感染概率,为疫情防控下室内通风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模拟结果表明:置换通风条件下室内温度场分层明显;三种通风条件下都不会对人员产生不舒适的吹风感;三种通风方式只有置换通风条件下室内CO_(2)浓度含量达到1000 PPM以下,感染概率低于其他两种,明显置换通风方式优于其他两种通风方式。
- 林天磊李国建何宇航周伦彪
- 关键词:CFD置换通风混合通风层式通风
- 城市垃圾焚烧底灰资源化处理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对天津某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焚烧底灰进行采样,测试评价了不同粒径焚烧底灰的工程特性及环境风险,并以焚烧底灰为骨料制备混凝土平板试件,分析了焚烧底灰中杂质组分对再生建筑材料的工程特性影响。研究发现,焚烧底灰的颗粒级配分布、主要元素成分及含量、砂当量、压实强度与天然建筑骨料相似,且不同粒径的焚烧底灰在使用过程中无毒性重金属浸出危害。但焚烧底灰作为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裂缝等质量损伤状况,从焚烧底灰自身特性和其中的杂质组分在碱性环境下变化规律着手,分析了再生建筑材料产生损伤的可能原因,提出改善焚烧底灰工程性能的措施。
- 胡艳军李国建宁方勇任建莉
- 关键词:环境特性
- 浙江省高校建筑能耗调研及节能潜力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对浙江地区的高校建筑进行了调研和统计分析,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建筑概况、能源资源管理状况、能源资源计量及统计状况、主要能源资源利用系统。分析了不同高校用能强度情况,发现浙江地区各高校的建筑能耗与节能水平差异巨大,综合类高校的能耗普遍较高,医药类与农林类高校次之,浙江高校主要建筑建成年代较早,建筑热工性能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多所高校存在较大的节能潜力,不同类型高校间能耗差异主要在于非生活区能耗。对个别能耗极高和极低的高校进行具体分析,发现能耗与高校办学层次及节能技术应用程度有关。各高校应加强人员的用能行为管理,出台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范围。
- 何宇航李国建林天磊周伦彪
- 关键词:能耗调研节能
- 偏热环境下佩戴口罩对室内人员工效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在26℃~34℃的偏热环境下佩戴口罩对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在6月~7月份于杭州某高校实验室进行了试验,设置的环境温度工况为26℃、28℃、30℃、32℃、34℃;口罩工况为未佩戴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KN95(无呼吸阀)口罩、KN95(带呼吸阀)口罩,采取主观问卷调查与工作效率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偏热环境中人员的工作效率下降了8.35%~14.26%,而同温度下佩戴口罩人员的工作效率下降了4.32%~7.43%,并且相较于26℃未佩戴口罩的情况,在34℃的环境温度下受试者佩戴口罩时的工作效率下降了14.32%~17.11%。结论在偏热环境下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以及佩戴口罩的不同,受试者热感觉和湿感觉增大,感知空气品质下降,热舒适性降低,工作热情变得消极,导致了受试者的工作效率的降低。
- 周伦彪李国建方徐伟
- 关键词:环境工程口罩热舒适主观评价
- 基于Modelica/Dymola的间壁式换热器仿真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间壁式换热器以高效的换热效率、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经济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分布式供能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为了研究换热器在不同温度的冷热流体共同作用下的动态特性,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将换热器分解成了几何参数模块、换热单元模块、流动模块、物性参数等模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方程,采用支持面向对象、非因果和支持多领域物理系统建模的Modelica语言,在Dymola平台下建立了换热器各模块的仿真模型库HeatExchanger。以简单的平行流为例,搭建了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冷热流体在不同温度下共同扰动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Modelica语言简单,易于理解,建好的模型库易于维护和升级,仿真误差较小,具有很好的重用性和扩展性。
- 程超军郝兴军李朝伟张建华张杰李国建
- 关键词:换热器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