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维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生物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厌氧
  • 4篇厌氧发酵
  • 4篇污泥
  • 4篇发酵产氢
  • 4篇产氢
  • 3篇制氢
  • 3篇生物制氢
  • 3篇剩余污泥
  • 2篇厌氧发酵产氢
  • 2篇预处理
  • 2篇污泥厌氧
  • 2篇S-TE
  • 1篇淀粉酶
  • 1篇生物产氢
  • 1篇嗜热
  • 1篇嗜热菌
  • 1篇外加酶

机构

  • 4篇湖南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潘维
  • 3篇李小明
  • 3篇曾光明
  • 2篇汤迎
  • 2篇郭亮
  • 2篇杨麒
  • 2篇杨永林
  • 2篇朱小峰
  • 1篇罗琨
  • 1篇莫创荣
  • 1篇周屹
  • 1篇朱晓峰
  • 1篇李焕利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S-TE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被引量:3
2010年
应用嗜热酶污泥溶解(S-TE)技术预处理剩余污泥,研究接种外在产氢菌(Enterococcus sp.LG1)和未接种外在产氢菌两种状况下,污泥发酵的产氢效果,并与相应温度(65℃)热预处理污泥的发酵产氢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污泥发酵产氢过程中底物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经S-TE预处理的污泥在未接种外在产氢菌时,产氢效果良好,最大产氢率(H_2/VS)高达16.3mL H_2/g,高出65℃热预处理污泥接种产氢菌15.6%,高出65℃热预处理污泥未接种产氢菌26.4%,发酵气体中只含有H_2和CO_2,不含CH_4,氢延迟时间短(3~4h),产氢率达最大值后能较稳定维持10h以上;S-TE预处理污泥接种产氢菌后,产氢效果不佳,最大产氢率仅为10.7mL/g。S-TE预处理污泥发酵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是产氢发酵的主要营养物质。
朱小峰郭亮李小明曾光明潘维周屹杨永林汤迎
关键词:厌氧发酵生物制氢剩余污泥S-TE
外加酶预处理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研究
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量的增加、处理标准的提高和处理功能的拓展,污泥的产生量和处理费用也大幅度地增加。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实现新生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及资源化的研究成为国际新趋势...
潘维
关键词:剩余污泥厌氧发酵生物制氢
文献传递
嗜热菌株AT07-1的分离鉴定及其在污泥溶解预处理厌氧发酵产氢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从湖南大学花园土壤中采集样品,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和纯化适于污泥溶解的典型嗜热菌菌株,从中选出一株高效菌进行形态观察,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的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呈细杆状,产芽孢,为好氧或兼性需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65℃,最适生长pH值为6.8-7.5.通过16SrDNA碱基测序和对比证实,该菌株是目前尚未报道过的一株嗜热菌,GenBank中注册命名为Bacillus thermophilicbacteriaAT07-1(注册号:FJ231108).同时,将其纯种菌用于嗜热酶溶解(solubilization by thermophilic enzyme,S-TE)污泥稳定化处理,接种该嗜热菌可促进污泥中悬浮固体的溶解,2.5d时接种试验挥发性悬浮固体(volatile suspended solid,VSS)溶解率达到59.41%,比不接种试验同期提高了25.58%,达到了EPA规定的污泥稳定化要求.进一步对经AT07-1预处理的污泥厌氧产氢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处理后污泥发酵产氢效果良好,高出未接种处理(65℃热处理)污泥26.4%,发酵气体中只含有H2和CO2.
汤迎李小明杨永林杨麒曾光明郭亮朱小峰李焕利潘维
关键词:嗜热菌污泥S-TE生物产氢
外加淀粉酶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通过外加淀粉酶预处理剩余污泥,考察了淀粉酶对污泥的破解效果,研究了接种产氢菌(Enterococcussp.LG1)和未接种产氢菌两种状况下,污泥厌氧发酵产氢效果,并与相应温度(60℃)热预处理污泥的发酵产氢效果进行对比,同时分析探讨了污泥发酵产氢过程中底物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淀粉酶预处理污泥4h后水解效果最佳,溶解性化学需氧量与总化学需氧量之比(SCOD/TCOD)从原污泥的6.36%增加到30.928%,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分别达到原污泥的8.65倍和51.65倍.淀粉酶预处理污泥接种产氢菌(Enterococcussp.LG1)后,产氢效果较好,最大产氢率可达13.92mL·g-1,为淀粉酶处理污泥未接种产氢菌的1.875倍,60℃热处理污泥接种产氢菌的2.834倍,60℃热处理污泥未接种产氢菌的3.085倍.在总的发酵产氢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平均利用率高达62.87%,是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的主要营养物质.
潘维莫创荣李小明杨麒曾光明朱晓峰罗琨
关键词:剩余污泥淀粉酶厌氧发酵生物制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