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勇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生生物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养殖近江牡蛎致病弧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8
- 2008年
- 从广东省疫区患病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消化盲囊及血液中分离纯化出10株细菌,人工注射感染实验发现其中3株细菌注射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能运动。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细菌鉴定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菌株A3G-2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A2G-5B与解蛋白弧菌V.proteolytic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B1X-1与鲨鱼弧菌V.carchariae亲缘关系最近。为了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分类学地位,分别测定了3株弧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A3G-2与溶藻弧菌亲缘关系最近,菌株A2G-5B与解蛋白弧菌亲缘关系最近,菌株B1X-1与鲨鱼弧菌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菌株A3G-2、A2G-5B和B1X-1分别被鉴定为溶藻弧菌、解蛋白弧菌和鲨鱼弧菌。组织病理观察发现患病牡蛎主要受损器官是消化盲囊,表现为腺泡管内壁吸收细胞崩解脱落,管腔扩大,进而管壁解体,消化盲囊出现大面积受损。
- 张占会张其中李春勇陈浩如张吕平
- 关键词:弧菌病ALGINOLYTICUS
- 敌百虫诱导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HSC70基因表达的定量研究
- 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分子水平的生物标志物,对污染物的反应快速灵敏,能指示分子生物标志物所在生物体所处环境的污染状态及其潜在危害,为严重毒性伤害提供早期预警,可以作为评估海洋环境健康状况的早期预警指标。热休克蛋白,是高度...
- 李春勇
- 关键词:近江牡蛎Β-ACTINGAPDH基因表达
- 文献传递
- 三种水产药物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的影响被引量:4
- 2006年
- 用3种水产药物硫酸铜、孔雀石绿、甲醛分别设置浓度梯度,对正常和天然患病近江牡蛎进行处理,连续观察7 d,发现3种药物对正常近江牡蛎的影响强度为孔雀石绿>甲醛>硫酸铜。对患病近江牡蛎的致死率显著高于对正常近江牡蛎的致死率,即使用同一药物的更低浓度处理患病近江牡蛎,其死亡率也显著高于更高浓度处理的正常近江牡蛎的死亡率。在患病近江牡蛎药物处理实验中,对照组有明显死亡,但死亡率低于药物处理组。实验结果表明水产药物残留对近江牡蛎,特别是对患病近江牡蛎有较大影响,会导致其死亡率明显上升,这也可能是引起近江牡蛎大规模死亡的原因之一。
- 李春勇张其中张占会
- 关键词:近江牡蛎硫酸铜孔雀石绿甲醛死亡率
- 两种杀虫剂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的致死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为了阐明环境污染物在近江牡蛎死亡中的作用,设置两种浓度梯度的敌百虫和溴氰菊酯,分别处理正常和天然患病近江牡蛎,研究了这两种杀虫刺对近江牡蛎的致死作用。结果表明,浓度为0.005~0.1(mg/l)时,敌百虫对正常近江牡蛎不致死;0.001~0.5(mg/l)敌百虫对天然患病近江牡蛎致死,随浓度增加,死亡率从30%上升到65%。溴氰菊酯对正常和天然患病近江牡蛎均有致死作用,对患病牡蛎的致死作用比对正常牡蛎强,且随浓度增加,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溴氰菊酯对近江牡蛎的致死作用远强于敌百虫的作用。
- 占春霞张其中李春勇
- 关键词:致死作用敌百虫溴氰菊酯近江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