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若冰
-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PBL联合PACS教学与考核系统在骨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BL)联合影像存档与传输教学系统(PACS)在医学影像专业影像学骨肌系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学影像专业38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通过PBL联合PACS教学与考核系统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理论和实践教学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通过考试成绩、学习主动性、综合学习能力方面评估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主观题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t分别=13.86、12.19,P均<0.05);研究组学习主动性提高、分析解决能力、检索信息能力显著提高的学生比例均在75%以上。结论PBL联合PACS教学与考核系统在影像学骨肌系统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影像诊断思维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祁英潘诗农侯阳白若冰赵鹏飞
-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医学影像学
- SF-36量表在中国老年人群生命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3
- 2008年
- 白若冰李娜郭海强曲波孙高
- 关键词:SF-36量表生命质量评价老年人群人群生命质量全球老龄化社会问题
- MR弥散加权成像在延迟期强化的肝脏恶性肿瘤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延迟期明显强化的肝脏恶性肿瘤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2009年7月~201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肝脏占位性病变,且病变延迟期强化的病例共32例。其中包括肝细胞癌9例,胆管细胞癌12例,肝血管瘤11例。延迟期强化病灶定义为肝脏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延迟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如果病灶较大且血供明显不均匀,则按照上述条件将同一病灶内的延迟强化区纳入研究范围。对所有病灶进行b=500s/mm2的DWI扫描,DWI扫描所得图像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执业年龄大于5年)背靠背评价,主要评价在b=500s/mm2图像上肝脏占位性病变信号的高低。利用后处理得到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划定感兴趣区进行ADC值测量。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图像分析及处理所得到的计量及计数数据进行处理。对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b=500s/mm2时的图像信号高低的评价结果进行χ2检验,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病灶的ADC值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病例的ADC值之间两两进行均数比较t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实验所研究的这3种肝脏占位性病变当b=500s/mm2图像信号高低没有显著性差异(χ2=1.30,P〉0.05)。肝细胞癌病例ADC值[(1.28±0.46)mm2/s]和胆管细胞癌病例ADC值[(1.61±0.38)mm2/s]均显著低于肝血管瘤患者[(2.85±0.89)mm2/s](t=4.780,P=0.000;t=3.7025,P=0.001)。而肝细胞癌病例与胆管细胞癌病例的ADC值没有显著性差异(t=1.8008,P=0.088)。结论:MR DWI在延迟期强化肝脏恶性肿瘤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常规序列的有益补充。
- 白若冰郭启勇石喻卢再鸣杨京川孙宝海
-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瘤
- BOPPRP教学模式在放射诊断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 2024年
- 目的探讨BOPPRP教学模式在放射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24名学生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21名学生实施BOPPRP教学模式(实验组),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及其对各自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对BOPPRP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OPPRP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综合素养及学习能力。
- 王悦人侯阳祁英白若冰
- 关键词:放射诊断学教学满意度
- MR弥散加权成像在延迟强化肝脏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 前言
肝脏的部分恶性肿瘤如部分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强化方式表现为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边缘强化并向中心扩展。这与不典型血管瘤的强化方式非常接近,在临床工作中很容易将二者误诊。
目的
...
- 白若冰
- 关键词:肝脏恶性肿瘤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 文献传递
- 儿童肝脏门静脉血流灌注对MR表观弥散系数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门静脉血流量变化对正常儿童肝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方法对15名健康儿童,在空腹及餐后60min时,用1.5T磁共振扫描仪重复进行肝脏扫描,对扫描后处理得到的肝右前叶及右后叶的ADC图进行ROI分析。对受试儿童在空腹状态及餐后的门静脉流量值及其在不同b值下空腹状态、餐后的肝脏各相应ROI平均ADC值,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餐后门静脉血流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加102.27%。b=750s/mm2时,空腹状态、餐后肝右叶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250s/mm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500s/mm2时,空腹状态、餐后肝右后叶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右前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较高b值有可能减轻血流灌注对儿童肝脏ADC值的影响。
- 白若冰郭启勇杨京川石喻孙宝海
- 关键词:灌注成像儿童磁共振成像
- 降低门静脉灌注量对肝脏MR ADC值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b值下门静脉灌注量降低对肝脏ADC值的影响。方法对25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在静息状态和标准运动后(有效减少门静脉灌注量)采用相位对比法定量测量门静脉灌注量,比较b值不断递增时(b为0、250、500、750、1000s/mm2)门静脉灌注量降低对肝右前叶、右后叶ADC值的影响。结果门静脉灌注量在运动后均显著下降,平均下降比例为43.31%。b=500、750、1000s/mm2时,肝右后、右前叶运动前、后ADC值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b=250s/mm2时,肝右后、右前叶ADC值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此时门静脉灌注量的改变量与肝右后、右前叶ADC值的变化量无确切相关性(r=0.16,P=0.45;r=0.16,P=0.46)。结论选择较大b值(b≥500s/mm2)可有效减小门静脉灌注量对肝脏ADC值的影响,以获得稳定、优化的ADC值。
- 石喻郭启勇白若冰马跃启文旭
- 关键词:肝脏扩散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